上周,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选名单,上海28人入选。古老非遗有了新的传承人,令人欣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未来很多工作岗位将被替代。但反观非遗,每一种几乎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学成需经过数万小时的磨练,这种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经验与创造的非遗绝活,恰恰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达到的。
本报今起推出“非遗新传”系列报道,走近其中几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中有耄耋之年的“守艺人”,也有继承祖传技艺的新生代。记者走进他们的工作室,看他们的绝活绝技,看他们的悉心传授,看他们如何通过坚守和创新,让非遗活化传承,生生不息。
>>>详见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