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肝脏是人体的“污水处理厂”和“发电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的初次就诊患者越来越少;脂肪肝或者说与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就诊患者越来越多。”在昨天举办的线下义诊活动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商斌仪告诉记者。
“被低估”的脂肪肝
商斌仪近年在门诊中发现,脂肪肝患者有年轻化趋势,“以往‘三高’患者多为中年人,可现在二三十岁的人得脂肪肝的比例与日俱增,甚至有的高中生一眼看去就能基本确定有脂肪肝。”
所谓脂肪肝,就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大约有2亿人患有脂肪肝。“脂肪肝的病情常常会被低估。”商斌仪说,大多数人体检选择B超,而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和分级先天不足,所以很多人会被体检报告上“轻度脂肪肝”的字眼所蒙蔽。这些人在医院专业科室通过更精准的检测会发现,实际情况比他们自己认为的要严重。
“很多人觉得自己体检显示脂肪肝很多年,对生活没什么太大影响。可病情一旦被低估,初诊时间肯定就会拖延,对后续诊断和治疗都会造成影响。”商斌仪提醒。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有些人看着很苗条,一查也有脂肪肝。“所谓的外形健康和内环境健康是两个概念。”商斌仪说。我们身边有人明明重油、重辣,摄入无节制,却怎么也吃不胖,令人羡慕。其实,这样的人患脂肪肝通常更隐蔽。“他们外形苗条,甚至一眼看去有点营养不良,但一检查,发现血脂高得吓人,甘油三酯甚至超过了10mol/L,这很容易诱发胰腺炎。”商斌仪解释。
所以,人到中年代谢变慢,平时饮食不节制、喜欢油腻辛辣重口味的,以及其他出现代谢异常的,都可以到医院肝病科看一下。“体检时最好包含全套肝功能检查,有利于准确评估肝脏。”商斌仪建议。他同时指出,如今自行服用保健品,造成的肝脏代谢问题也不少见。在门诊遇到患者咨询,商斌仪总会教他们“逆向思维”——不可能因为买了什么、或别人送了什么保健品,自己就会生相应的病。
“保健品不是药,安全性相对更高。不过,保健品是否存在伤肝或不能长期服用的成分,需要专业医师辨别。”商斌仪告诉记者,有些含有何首乌成分的补药,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药保健品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不可随意服用。”
“管住嘴”放第一位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也表现在锻炼上的“两极分化”——部分人选择“躺平”,部分人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年轻人希望通过高强度的运动来和脂肪肝说再见,不过肝脏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商斌仪说,他建议可以尝试“静功”,就是一些不怎么剧烈的运动,例如瑜伽、太极等。他本人很推荐八段锦,若有时间可以打满八段。若工作紧张、场地有限,抽出五分钟打一段也很不错,“舒缓的运动不会造成内脏缺血。”
对脂肪肝的治疗,“管住嘴”放在第一位,饮食清淡非常重要。如何做到饮食清淡,商斌仪有三条“锦囊妙计”:忌油不忌荤,荤汤要少喝;不是所有素菜都健康。对最后一条,他解释,吃叶菜以及黄瓜、番茄等没问题,吃根茎、果实、种子等要留个心眼。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