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已经没有给你们写信,家中必定早已盼望吧……弟从祖国上海一月四号动身赴朝经过十四天的旅程,已于一月十八日到达朝鲜中部战线、铁原前线军部……”
这些1953年1月20日写下的文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参谋长饶惠谭烈士在朝鲜战场牺牲前留给家人最后的、也是唯一一封家书。昨天,正是他牺牲71周年的纪念日,“穿越时空的家书”——饶惠谭烈士AI数字人首发仪式暨202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公祭典礼在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举行。饶惠谭烈士以AI数字人的身份得以“重生”,在视频中向已经73岁的儿子饶政刚,传递了一份“穿越时空”的思念。
饶惠谭1915年出生于湖北大冶殷祖镇南山村,13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公安第十六师师长。1952年,饶惠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参谋长,是从上海赴朝鲜战场的最高职级将领。
1953年3月21日,第二十三军指挥所遭到敌机轮番轰炸,饶惠谭壮烈牺牲,年仅38岁。在仪式中,定格在三十多岁的饶惠谭AI数字人,身穿志愿军服装出现在屏幕上“开口”讲话。用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为大家叙述了给二位胞兄写下的一封家书。朴实的话语,再现战场真实场景和志愿军战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以及对祖国与家人的万般思念,令人动容、催人泪下。
饶惠谭烈士的儿子、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副会长饶政刚告诉记者,父亲牺牲的时候他还未满一岁,因此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墙上挂着的老照片。长大后,饶政刚一直在通过他人的讲述以及一些老照片与资料来试图还原父亲的形象,直到今天,借助AI技术,他才第一次感受到,父亲就在身边是怎样一种感觉。
主导饶惠谭烈士AI数字人制作的上海长三角智慧城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建平告诉记者,由于烈士没有留下声音资料,他们只能让其家乡的一位干部,用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朗读家书,再配上口型。这也是AI数字人技术第一次被用于复原抗美援朝烈士形象。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