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墓园迎来扫墓客流高峰,截至上午10时,松鹤墓园累计客流4.5万余人次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讯(记者 李一能)今天上午,记者在奉贤区滨海古园现场看到,在交警和墓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人流、车流能够保持顺畅有序流转。据了解,今年清明虽取消了预约制,但得益于错峰祭扫的大力宣传,上海各大墓园清明当天前来祭扫的人数基本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
上午8时30分,滨海古园停车场进入墓园前5公里已经开始排队,奉贤交警正在对车流疏导。警方表示,今天的流量较上周末高峰日上升了约3到4倍,为此交警支队全员上岗,围绕墓园区域内核心道路及高速出口等主要点位设置了指挥引导、排堵疏导、交通管控等各类岗位。
在滨海古园门前,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上午10时已经达到全天的峰值,人流达33636人次,车5709辆。据了解,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人流36132人次,车6396辆;在2019年,则是49146人次,车6699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流量逐年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错峰祭扫的宣传起到了效果,明显感觉到前两个周末前来祭扫的人流量比往年高了许多,为今天的祭扫高峰起到了分流作用。
记者从上海多个墓园获悉,上午祭扫高峰的情况也都较为平稳。截至上午10时,永福园入园人数为13195人次、海港陵园为14832人次、松鹤墓园为45533人次、福寿园为16623人次。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上海市推出多项祭扫便民措施,服务内容包括:在各公墓微信公众号免费为市民提供网络祭扫服务;为不能前往现场祭扫的市民提供代客祭扫服务;为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完善轮椅租借等服务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墓在清明期间提供定点班车等便民交通服务。
据了解,为缓解祭扫高峰期间的出行压力,上海还推出了更多数字化便民举措。上海市“出行即服务”(MaaS)平台“随申行”推出“上海‘祭扫通’交通信息服务专区”。市民登录“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进入专区即可体验行前墓园信息便民查询、行中多模式无缝出行、行后踏青路线规划等一站式出行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