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外婆 盆中景致《欲渡》 鹁鸪与香樟 银幕上的王孝和 意面杂记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4-07

银幕上的王孝和

梁廷铎

今年是王孝和烈士诞生100周年,也是他壮烈牺牲76周年。值此清明缅怀先烈时节,回忆一些当年的往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作家柯蓝和工人作家赵自创作的《不死的王孝和》在劳动报上连载,王孝和烈士的革命精神,鼓舞和教育了一代人。1957年,上海的天马电影制片厂准备将柯蓝以王孝和的革命斗争事迹创作的电影剧本《铁窗烈火》搬上银幕,并由著名导演王为一担任导演,我作为导演的助手,也参加了摄制的全过程。

为了提高剧本的质量,并以满腔热情进一步去塑造王孝和的英雄形象,厂长陈鲤庭导演安排我们深入生活,向当年和王孝和烈士在一起工作和战斗的工人去学习,向当年地下党的领导了解王孝和的战斗事迹。

当时上海艺华沪剧团的王盘声和王雅琴及上海人民评弹团把王孝和的斗争事迹搬上了舞台,沪剧剧名为《黄浦怒潮》。我们也曾去静园书场向唐耿良和蒋月泉二位名家取经学习,这时他们演出的《王孝和》已告一段落,正演出其他剧目。趁演出日夜两场的间隙,他们在附近叫了几样小菜,边吃边谈边比画,非常生动。特别是说到王孝和在敌人狱中受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临刑前高呼口号“特刑庭不讲理”时,他们已经沉浸在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之中,使我们深受感染。

我们几次去访问了王孝和的妻子忻玉英。在她眼里,王孝和是一个爱护妻子的好丈夫、孝顺母亲的好儿子。我们也去看望了王孝和的母亲,她是一个非常慈祥又深明大义的老太太。她仍说着一口宁波乡音:“政府交关照顾阿拉,阿英也交关孝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忻玉英进入技校学习了文化与技术知识,此时已是南市发电厂的技术员了。

我们还多次访问了担任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的副厂长老孙同志。当年他也在发电厂工作,是王孝和的领导和组织联系人。他说王孝和为人谦和,在工人中有很高的威信,特别是担任工会常务理事后总是维护工人的利益。当年王孝和发动厂里的工人支援申新九厂的大罢工,反动派乱了手脚,就制造了铁屑事件来诬陷,说共产党是要造成全市停电。老孙带领我们去发电厂发电机车间,现场拆穿当时敌人的阴谋:事实上发电机内放入铁屑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即使这部发电机不转动了,仍有备用的发电机可发电。但当时敌人用一个工贼,谎称是王孝和叫他在发电机中投入铁屑,由此逮捕了王孝和。影片中这些情节就是根据真实事件,并在这里现场拍摄的。影片中老孙的原型就是现实中的这位老孙厂长,演员张翼为了演好老孙曾多次采访他,塑造的形象就比较鲜明,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影片的演员也是一时之选。饰演主角张少华(即王孝和的原型)的张辉是江苏省话剧团的演员,1954年华东汇演时,他以《家》中的觉慧受到赞誉,在上影拍摄《家》时,他就出演了银幕上的觉慧。导演在选择角色时觉得张辉的形象、气质、年龄和剧中的角色比较接近,经过试装后,剧组的工作人员一致觉得他很合适。演老孙的张翼、演张少华母亲的范雪朋、演妻子的王辛、演汤司令的齐衡、演进步学生的冯喆,还有演反面人物的丁然、董霖、程之等都有出色的表演。他们怀着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深入生活,钻研角色,使影片具有感染力。

在杨树浦发电厂拍摄期间还有一批特殊的演员。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很少有近景和特写;作为一个群体,他们表情逼真,充满了激情。他们就是当年和王孝和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工人兄弟。拍摄的工会常务理事选举的场面,就像当年真实事件的再现。他们是当时的参与者,所以演得特别真实感人。

影片在1958年拍摄完成并上映,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又掀起了一个学习王孝和烈士革命精神的高潮。影片也获得了该年优秀影片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