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传统的现场开标模式,‘不见面开标’实现由线下‘面对面’到网上‘键对键’的转变,通过在线签到、同步评审、在线确认评标结果等环节开展评标工作,相较以往线下开评标,评标时间整体平均节约了近三分之一,提升了服务效能。”近日,位于连云港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基地C座项目桩基检测项目顺利完成“不见面”开评标,参与投标的企业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不见面”开评标是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推进公共资源数字化改革,推行管理、服务、交易“协同高效、融汇集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连云港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以数智科技赋能,落实服务平台建设“数智化”推行审核制向承诺制过渡,招标人可自主发起一键式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压缩审核环节。
同时,推动交易档案“电子化”,实现信息数据“来源可溯、全程留痕”,结合人工辅助核查助力实现交易数据全量归集、清晰可查。在连云港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所提供的“数字见证”系统服务的支撑下,相关人员只需进入中心数字见证室即可全程进行线上监督、见证和服务。
此外,为持续推动限额平台的高效运行,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推动“不见面”交易全链通办。依托高新区限额以下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不见面投标+线上开标+在线监督”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数字见证”交易25场次,完成“不见面”开评标49个。
“通过全方位推进交易信息化、数字化,开展全周期‘不见面’交易服务,平台服务软实力显著增强。”连云港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聚焦项目建设、优化服务效能,实现更多高频事项“一网通办”,最大限度促进项目审批便利化。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辛玲 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