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在课堂和博物馆间穿梭探秘大自然 “只要跳得动,就会一直跳下去” F1落户上海二十年已不仅是场比赛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瞧,居委会新来的年轻人 春风访苏河  淘书觅知音
第1版:一版要闻 2024-04-22
越来越多新鲜血液加入,上海社区工作不再是“阿姨妈妈”专属

瞧,居委会新来的年轻人

曾被认为专属“阿姨妈妈”的社区基层工作,无论工作方式还是人员组成,早已今非昔比。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目前上海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6.2万人,平均年龄40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89.4%。近日,第一个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发布,这对上海基层社区工作者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了多位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从他们的故事和视角来观察这个“老行当、新职业”。

越做越踏实的年轻人

35岁的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姚家角居委会主任邱力告诉记者,6年前,刚来居委会工作时,身边有亲戚朋友会认为居委工作婆婆妈妈,一般是女的干的,男孩子不适合,但他不以为然。邱力说,街道给了他平台展示自己、挖掘潜力,前些天看到中央出的文件,他很振奋,信心倍增。“这是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对社区工作者做的规划,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越做越踏实。”他建议,新来社区工作的年轻人,平时要多积累多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挺直腰板的“居三代”

40岁的金山区朱泾镇临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茜是“居三代”,她奶奶是解放后朱泾镇第一任居委会主任,她的母亲也在居委会工作过。她从小耳濡目染,奶奶和母亲乐此不疲做社区工作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徐茜认为,文件出来后,未来肯定会更好,这个工作会越来越受尊重。虽然每位社区工作者可能是微光,但聚在一起就可以闪闪发光。

关心年轻人成长的“老法师”

51岁的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62岁的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都是资深“老法师”,他们现在最关心年轻社区工作者的培养问题。“现在社区工作者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年轻人要快快成长,未来的社区工作还是要靠年轻人。”刘观锡认为,社区工作者要做好上级体知民情民意的“超导体”,精准对接服务群众的“供给侧”,用“情理法”实现社区工作者与社区群众的双向奔赴。

专家观点:服务+治理+发展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教授说:“持续评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体系。想要基层工作者表现优秀,就需要很多能力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表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首先,需要强化服务功能;其次,需要将治理与服务相结合;最后,还需要面向未来,着眼于发展。服务、治理和发展三个‘轮子’要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详见第4版 本报记者 屠瑜 报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