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佳音
“从本次大赛中亮相的企业来看,确实也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文创及科创类企业,往往创业时间较短、经营规模小、轻资产,他们需要真正看得懂他们、理解他们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的金融机构。”前天,经过一下午的决赛评委工作,上海银行浦西分行行长杨嵘颇有感触。他表示,通过面对面深入交流,后续可以为其量身定制更匹配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上海产业转型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贡献一份力量。
无独有偶,昨天参与评委工作的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在茶歇时就放下“豪言”——去年他们为第一名提供了价值20万的办公空间,今年可以直接提高到100万。连续第二年参与大赛承办的德必很自豪,“我们2003年自上海启航,是一家根植于上海、由上海培育成长的企业。今天,看到那么多有潜力、有创新力的企业,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在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或许,这一位行长,一位董事长,与热心大赛的25位来自院校、资本、企业的专业导师,与赛事指导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委、市人社局一样,都能回答好,我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举办“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
因为,文创经济的活力源自中小企业,而上海作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和包容性的城市,通过大赛能汇聚人才、资金、信息和政策,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通过大赛能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种子企业”,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通过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从办公环境到创业指导,从资源对接到风险投资,打造一个优质的创业生态系统——才能让它们无惧任何困难,专注于创新,才能成长为支撑中国文创产业的“参天大树”。也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娱乐的重要来源,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保障;因为,“赋能未来”,以新质生产力牵引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提升城市文化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