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词二首 号角(绢本设色) 金波先生教我写诗 邓伟志的《声音》 幺凤话梅 外交家司马相如
第13版:夜光杯 2024-05-24

外交家司马相如

海龙

“外交家司马相如?”——没错,这里说的外交家正是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那个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人们更熟悉的大约是他早年琴挑才女卓文君,后又当垆卖酒,逼得岳父给了大批嫁妆而暴富的那个文学才子和幸运儿。但是,司马相如能够流传千古,却并不仅仅因为他的诗才,他留给中国人的遗产是西南中国一大块版图和中国囊括四海的地理襟怀。同时,这也是今天中国成为大中华和以后连接东南亚、打开西南通西域之路的本钱。可惜,只因其文才和浪漫故事太有名,世人大多只记住他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和跟卓文君缠绵悱恻的故事,没能记住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司马相如。

所幸,跟他同时代的司马迁、班固等著名史学家记载了他的外交功绩。

早在汉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之前,北中国一直为匈奴和各“夷狄”部落所袭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修长城并派兵抗击匈奴;汉朝建立,北疆仍被匈奴等游牧民族侵扰不断。司马相如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已经天下初定,但匈奴仍然骚扰。汉武帝奋力将匈奴击溃于千里之外后,也把目光放到了平叛和整理西南疆域的建设中。

那时的中华版图跟今天有很大不同。中国西南是各少数民族部族的天下,那里的民族和政治情况异常复杂,经济极端落后。彼时西南地区林立着原始氏族部落、奴隶社会和初期封建社会等横跨几千年文明形态;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接近中原汉族的文明状态各类型文明兼具。而且西南夷地区交通极为不便,那里民风彪悍,自然状态峻厉,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蛮荒不毛之地。

这种状态持续到秦始皇时方有所改观。秦始皇意识到大中国统一的意义,开始派兵派官去统治并联合治理大西南。可惜秦王朝短命事业未竟,而汉朝初立时北方边患未靖,一直没能腾出余力来兼顾并治理西南。到了汉武帝和司马相如时代,开拓西南的课题严肃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大一统理念,决心治理并开发大西南。但当时朝臣如御史大夫公孙弘和官员徐乐、严安等认为西南乃“夷狄之民”“无用之地”,他们认为开发管理西南是穷兵之祸和劳民伤财,反对治理和收复西南边境。

但汉武帝和司马相如却看到了收复治理西南对建立统一国家、整合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坚持提出了“饬四境,安中国”的方针。汉武帝排除万难派司马相如等去跟西南一众小国和部族进行外交沟通。而司马相如则恩威并施,他既是汉武帝收复西南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这一决策的积极执行者和杰出的外交家。

司马相如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奔赴西南,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沟通,他又着力经营交通和筑路建设,首发巴蜀、通夜郎,沟通南越,为通西夷开辟道路。其后又为西通印度、争取西域以牵制匈奴而努力经营西南夷,拓展国际通道。

经历了多年与西南夷数不清的小国、部落和盟邦头人、酋长、土司艰苦卓绝的谈判、交流、武力征服和政治平叛共举,司马相如和他的团队终于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初步的政权郡县设置和政治经济交流网络。将此一地区纳入大中华版图之后,他又参与制定了有效的符合当地的民族政策如民族自治、尊重地方民俗文化以及在归顺汉制的“初郡”免征赋税减轻负担的优惠政策,为这里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司马相如的贡献为其后两千多年历代政权所继承,延续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避免了以后祖国分裂和倒退到小国寡民的趋势,也增强了汉民族和西南四川广西云南西藏等广袤地区不同族群间的凝聚力。否则,这一带会成为无数不同小国或造成边患不绝的状态。司马相如两千年前为我们统一并弭平了其中最复杂的内患;变不利为宝藏,这种贡献值得铭记和称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