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启动,中考倒计时,在莘莘学子最关键的准备期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诊了一例运动后突发肠扭转的中考备考学生。儿消化营养科和儿普外科联合诊疗,制定了微创方案,避免了“造瘘”的大问题。
上海新华医院专家提醒备考学子,在最关键的中、高考季一定要规律生活,科学饮食与运动,切忌饱餐后剧烈运动,避免突发疾病影响备考。
突患肠梗阻
16岁的小吴是一名初三学生,即将参加中考。一天下午体育课后,小吴突然觉得下腹胀痛难忍,似要排气又排不出来。这可急坏了小吴的父母,放学后立即带着小吴去家附近的医院就诊,结果被医生告知惹上了“肠梗阻”,建议去上级医院就诊。
小吴的父母觉得带着小吴到处奔波太辛苦,于是先回家安顿了一个晚上。没想到,第二天小吴的腹痛没有缓解,腹胀也越来越重,甚至导致无法正常吃东西。一家人来到新华医院求诊,儿外科急诊医生为小吴做了钡剂灌肠,明确了肠梗阻的病因——乙结肠扭转。
儿普外科潘伟华主任医师介绍,乙结肠扭转一般是由于乙状结肠冗长,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剧烈运动导致乙状结肠发生旋转、梗阻,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结肠坏死,导致严重后果。
结肠镜出招
在儿科,乙结肠扭转病例并不常见,但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小吴而言,选择一个不影响后续考试的治疗方案非常迫切。在新华医院儿外科蔡威教授组织下,儿普外科潘伟华副主任、儿消化营养科王莹主任一起讨论,决定用微创或无创方式帮助扭转肠道尽快复位。
专家们与家属详尽沟通了治疗方案:采用结肠镜,先尝试将肠道复位,若复位不成功或肠道出现坏死,再直接进行外科手术。
结肠镜在全麻下进行,王莹主任成功找到了扭转部位,通过反复脉冲式冲水、尝试肠镜翻转等方式顺利解除了乙状结肠扭转,并且在结肠镜帮助下,确认了扭转肠道没有出现严重缺血坏死。24小时后,小吴就可以正常进食、正常下床活动,3天后顺利出院,回归了备考生活。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就诊比较及时、尚未发生结肠缺血坏死的患者,可以尝试进行肠镜下结肠扭转复位术。大多数患者在肠镜复位过程中,就会感受到腹胀好转,疼痛减轻,避免了急诊手术。但是如果结肠已经出现缺血坏死,需要手术将扭转的肠道复位,并切除穿孔或坏死的肠段,绝大部分患者术后需要临时性造瘘。”王莹主任表示,乙结肠扭转在儿童中并不常见,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后果,而且乙结肠扭转其实是乙结肠冗长的并发症,最终可能还是需要通过手术解决乙结肠冗长问题,但择期手术一般就不需要行肠造瘘,恢复起来也快很多。
王莹主任提醒,饱餐后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是青少年常见的肠扭转诱因,暴饮暴食、习惯性便秘、肠腔内蛔虫及其他肠道疾病等也都可能引发肠扭转。中、高考季,学生们饭后千万别急着运动。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