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紫藤花下 “下回分解” 淘书感悟 我们为夏天写了一首诗 先让自己成为对的人 《刘海粟》拍摄点滴
第16版:夜光杯 2024-07-22

淘书感悟

祝淳翔

上周有幸得书友樊兄之邀,赴其位于叶榭镇的书寓知一斋聚谈。本次是一位来自南京的出版社退休老总喻先生,分享历年从法国辛苦搜集来的与中国有关的两种画报《小日报·图画增刊》、《画刊》。画报尺幅很大,笔法精到,色彩丰富,虽说其内容经懂行的友人仔细看后认为不尽真实,却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知识阶层对于域外陌生事物的理解。若将之引入历史图像学、比较史学等范畴内参合研讨,当能获取不少有意思的感悟。

中午聚餐时,老先生还谈起许多淘书往事,间或法国乡间见闻,令人眼界大开。例如北方城市里尔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末,会举办规模宏大的跳蚤市场,全国乃至海外游客从各地涌来,热闹非凡。

那天聚谈之余,见樊兄书寓底楼墙边码了一堆书,说是将要赠予外地某私人图书馆的,便请筛选一二。却见其中有一册吴小如《古典小说漫稿》,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初版。书品一般,还盖着闸北区图书馆藏书印,显然是剔旧之书。有趣的是,扉页上留有前书主人一段话,从中透露出的淘书甘苦,令人感慨,值得全文录出:

周日,逛文庙书市,尽“武打”“言情”天下,仅得二册(另一《裴铏传奇》)。坐廿四路车回,因翻书误站,急欲回家煮饭,只得赖出租争时间,抵家已十一点三刻,刷锅下面,免误餐。买书只化三元半,车资倒支十一元,得乎?失乎?

落款“乙亥四月半”,钤“学楼藏书”朱文篆书随形章。“学楼”是谁?樊兄说此间尚有钤此章同时签有藏书者本人姓名的书,惜姓名被此人剪除,已无法知晓。乙亥是1995年,距今已近卅载,四月半似指农历,合5月14日。这位淘书人想必住在公交24路沿线,或因该线路特殊,上行与下行线在中间几站差别很大,故乘过站后,为了准时午餐只得打车返家。为了淘两本并不珍奇的书而花了几倍的冤枉钱,确实让人心疼。

细味那段话里对于流行文学的不屑之言,透出此人阅读趣味独特,不爱随大流;若进一步观察,此书的图书馆索书标签、书袋卡均已撕剥而去,而书中并无勾画、笔记等痕迹,故虽能判断此人性格细致,却难以判断是否为学界中人,抑或只是普通书痴一枚吧。又,吴小如先生向有“学林警察”的称号,读本书中收录的多篇红学考证文章,即便不研究红学,也能对其严谨的行文风格深有感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