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黎今日电(特派记者 金雷)“赛呐”——声起、人涌。在巴黎的塞纳河畔,为奥林匹克大赛呐喊,本报奥运特刊《赛呐》今日正式上线。三位特派记者,以文字载,以影像记——一场百年之后的奥运回归。
看巴黎奥运,看《一场人与城的精神交融》。法国人笃信,展现运动员风采的最佳平台,不在体育场内,而在城市中心。他们把开幕式移到了场馆外,搬上塞纳河。明晚,来自全世界的一万多名运动员将经由巴黎的母亲河踏上奥林匹克会场,与观众一同为这座城市留下独特印迹。《人在景中赛 赛成河畔景》,巴黎奥运从筹办到举行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它颠覆陈规,完成一场心灵的自省。
看巴黎奥运,看《一台体育文化秀》。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说,他要将更多人连接到一起。
看巴黎奥运,也是看两位奥运奶奶《一次40年后的再聚首》,一个是曾效力八一乒乓球队的曾之颖,今年58岁;一个是本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61岁的倪夏莲。如今,她们代表不同的国家,站上奥运的舞台,享受体育的乐趣。《年轻是一种状态》,展示奥林匹克的别样风采。
>>>详见第9—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