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
一张小小的卡牌竟然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最近,卡牌盲盒的乱象受到广泛关注。
卡牌盲盒,是指消费者以随机抽选未知卡牌为特征的游戏盒子,只有在购买之后拆开包装,才能知道卡牌内容。
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多地的市场上有一种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盲盒产品,在未成年人中无序销售。
“小马宝莉”卡牌盲盒中有普卡和稀有卡之分,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卡位,孩子们之间还会互相攀比,互相交易,越稀有的卡价格越高,这也让未成年人近乎疯狂地购买卡牌盲盒,目的也从单纯地玩、收集,逐渐演变成赚钱和倒卖。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疯狂”的背后,是孩子们对稀有卡牌的盲目追求和对消费行为的失控。盲盒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商业形态,但当它被滥用为追求暴利的工具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不能让盲盒经济成为损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工具。卡牌盲盒乱象的出现,还与市场监管的缺失密不可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第二十三条已做出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但目前各大抽卡直播间却无视法律要求,直播间内虽然标注了“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字样,但实际购买的操作页面中却并不需要任何的身份验证,未成年人依旧可以随意购买。
对于当下爆出的卡牌盲盒乱象,有业内评论指出,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对黑箱操作、不当诱导、天价炒作等不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另一方面要对低龄儿童、特殊商品、特殊领域划好红线,禁止企业的过度营销。
此外,对于个别企业暴露出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要加大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生产企业和商家,要对抽取概率、抽取规则、投放数量等关键信息及时进行公示,引导未成年人理性消费,不能让“盲盒经济”在法律的盲区里疯狂游走。
另外,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要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卡牌的购买收集,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