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这几年,家有上学娃的家庭,谁没在假期结束时连夜赶工几份手抄报?暑假临近尾声,没想到“代写手抄报”居然成了热门生意,还上了热搜,有的店销量高达20万单,让人哭笑不得。
小报在诞生之初,确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好途径,排版构图、收集资料、逻辑梳理,都是在磨炼素养,让学生以活学活用代替死板刷题。然而,实际操作却跑偏了,逢节或特殊日子就有手抄报。有些学校的小报还会“内卷”,从一开始的综合报变成每门课的“必需品”。
作业本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愿意做、喜欢做并有收获。可现在,有些作业成了家长和学校之间心照不宣的“走过场”。当假期小报一拥而上,学生能力不足完不成,家长又没时间、精力陪着做,最后只能求助于网络。这就形成了一个“造假”闭环,更让好好的作业变成了一门“生意”,甚至会破坏学生的“诚信体系”,在孩子心中埋下“弄虚作假就能蒙混过关”的种子。
要想刹住作业形式主义之风,就得让教育回归本真,从源头上减少形式主义作业。成人要接受孩子作业的“不完美”,创新作业要真正展现“创新”,更要用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不要让孩子因贪图“光鲜成果”而养成“投机”习惯。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看重育人实效。有关部门也不妨少点检查评比,让学校和老师定定心心地按教育规律教学,把朴素的作业“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