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山水清音(中国画) 巫山一段云 次柳耆卿韵三首 邵氏为何轰然倒下? 减肥秘方 举着火把看大戏 角落里的黑衣女子 幼儿园开学了 发生在危机之间的戏剧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9-08

发生在危机之间的戏剧

赵松

最近译林出版社推出的九卷本《约恩·福瑟戏剧选》,不仅让我们有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约恩·福瑟在戏剧上的卓越成就,还能注意到这位文学全才在贯通不同文体方向上的出色探索。

约恩·福瑟的戏剧在气质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契诃夫。而在创作方式上,则隐约透露出贝克特的微妙影响。回想十多年前初读他的戏剧作品时,我关注的是这些戏剧作品与诗歌的融合关系。这次重读这九部戏剧作品,我发现他的戏剧与其小说同样密切相关,显然,他在模糊戏剧、诗歌、小说的界限,以渗透的方式贯穿不同文体,并仍能保留不同文体的各自特性。

具体到其戏剧作品的特点,首先是他对人物名字的模糊化。他经常会用“男人”“女人”“老年男人”“老年女人”“女孩”“男孩”“母亲”“父亲”,甚至是“他”“她”“男”“女”之类的通用人称词作为人物的名字。这种方式产生了明显的陌生化效果。

当通用的人称词取代了传统人物名字时,这种去个性化人称恰恰反映出每个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无法命名的陌生人躲在其内心深处,而人物之间的不解、误解、错觉往往都因意识不到那个隐藏的陌生人而不时发生。

在约恩·福瑟的戏剧语境里,即使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之间彼此了解也是有限的,熟悉的陌生人是常态。通常只有在熟悉亲近的人出现异常状态时,人们才会在震惊中忽然意识到,眼前之人是如此陌生。

其实约恩·福瑟的戏剧几乎都是在探究人的内心深处最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陌生状态”,他力图通过捕捉它们那虚线般的存在轨迹,呈现人际关系的脆弱,伤害的发生是如此容易,而面对互相伤害,人又是如此的无力、无奈。

其次,他的戏剧作品有着明显的非叙事性特征。当人物出场后,戏剧的背景是缺省隐匿的,我们只能透过人物断断续续且微妙的语言变化,去想象他们此前的遭遇和关系状态。在这些戏剧作品里,指向明确的社交语言几乎是不存在的,人物的每句话表面上看都很简单,但是又都隐含着耐人寻味的东西,而秘密就藏在语言的节奏变化和气息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戏剧作品都是“心理剧”,却又没有一句台词写人物心理。那些貌似重复、断裂的对话,那些有一句没一句的话,那些似乎是随机的、错位的对话,映现的是人物暧昧不明的心理空间。

此外,约恩·福瑟在设计戏剧结构时,喜欢选择在两场危机之间的相对平缓的时段作为剧情发生的时间点。这个时候人物的内心是有创伤的,充满了糟糕甚至绝望的感觉,因此人物的每句话语都似乎想要澄清或挽回点什么,但又随时可能引发彼此新一轮情绪波动。正是在这样的人物对话状态中,我们才恍然意识到,原来人是会如此孤独,内心深处会藏有那么多难以言说的、别人也无法知道的谜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