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喜见偶像教授 尽显松弛 若实现室温超导《阿凡达》世界将成真 广告 制定科学的AI治理框架势在必行
第4版: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24-10-26

尽显松弛

如果让我挑一个流行词来概括顶尖科学家的群像,脑海中突然冒出来:松弛感。

比如,新晋顶科协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获得者乔恩·克莱因伯格,笔挺西装,斜背双肩包,在媒体见面会开始前的间隙,还掏出电脑忙了一会儿。

按常人的想法,顶尖科学家就该“白加黑”泡在实验室中。可两位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的获得者,却早早来到上海,进复旦、去交大、到上海中学,用大把时间,和年轻人交流;还抽空打量了一番这座第一次造访的创新之城。“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杰瑞米·内森斯的评价是:这是座高能级城市,可以感觉到空气中振动的能量。教授给出建议:如果有了某种想法,别藏着掖着,和朋友同事交流。在科学研究领域,要享受整个旅程,享受有趣而广泛的思考。“在实验室工作,就像拉小提琴,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精进。”普通人觉得枯燥的事,顶尖科学家的眼中却是别样的风景。内森斯教授挺坦然,和过去相比,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用于实验了,但他并未停止亲力亲为,因为这是保持对科学谦卑的好方法。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有人焦虑,可“最强大脑”思考的维度,显然不同于常人。克莱因伯格教授说,要让算法造福人类,得在前期设计上下功夫,一旦在真实世界运行了,亡羊补牢难度很大。他承认,自己年轻时也很看重获奖,这可以激励青年向前,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有了转变——关注的不仅仅是奖项,而是自己在领域里取得了什么进展,建立了哪些职业联系。

“顶科协奖奖金不菲,打算怎么花?”面对这个“挺私人”的问题,内森斯的回答大大方方:捐出去,给孩子们,这会给他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顶尖科学家心中,公众才是科研的投资者,正是人们对科学进展的信心,对科学家的信心,才使科学进步成为可能,“相比科学家,公众才是需要得到回馈的人”。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