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广告 追寻李亚农的岳阳路往事
第16版:新民旅游/广告 2024-11-05

追寻李亚农的岳阳路往事

扫二维码看视频

秋天的岳阳路,树影婆娑,光影如画。从桃江路漫步至肇嘉浜路,岳阳路用短短947米写就一首浪漫诗。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家李亚农曾住在岳阳路320号14号楼。

李亚农,重庆江津人,历史学家,对甲骨文、金文和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有一定贡献,著有《铁云藏龟零拾》《李亚农史论集》等。

专注考古

1916年,10岁的李亚农随三哥李初梨赴日本求学,11年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专攻哲学。一进入大学,李亚农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日本支部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遭日本政府逮捕,关押三年,因病重保外就医。随后,他在好友帮助下扮成普通游客登船回国。在京都帝大校友沈尹默的介绍下,李亚农先是前往北平中法大学执教,1937年再南下上海到孔德图书馆(法国人出资的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下的一个汉学研究机构)搞学术研究。

李亚农在日本时就对古文字和中国古代史感兴趣,据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创所元老之一的历史学家汤志钧回忆,李亚农曾经透露自己狱中三年都在深耕这一领域,“因为在监狱里面旁的干不了,考古的东西日本人不懂,他就专门研究考古,研究甲骨文。”1939—1941年,李亚农在上海写下了《铁云藏龟零拾》《殷契摭佚》《金文研究》《殷契摭佚续编》,当时出版了三本。因战事紧张,《殷契摭佚续编》无法付印,李亚农将文稿托友人代为保存。1941年,李亚农奔赴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四军军部,投笔从戎。

1949年上海解放,李亚农以军管会代表身份随军入城,并在9月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他也在友人家中寻得《殷契摭佚续编》的旧稿,书稿虽经长期战祸,但保管完好。1950年9月,《殷契摭佚续编》印刷成书。至此,李亚农在孔德图书馆的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全部面世。

性情中人

1952年,上海成立中国史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史学会),李亚农出任会长,周谷城任副会长,这是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李亚农任主任。

1959年历史所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李亚农出任首任所长。汤志钧回忆李亚农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经常头痛胸闷,一直在家里养病,“到历史所只来过几次,认识他的人没几个,除非到他家里去过。”当时,李亚农住在岳阳路320号中科院上海分院内的14号楼。14号楼位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楼北侧,1922—1926年间属于马勒一家,有“仙境”的雅称。如今陕西南路30号的马勒别墅则被称为“仙境”(Fairy land)2.0版。14号楼的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屋顶形式是复杂的组合式假三层屋顶。中央主入口处为连续对称的三个带拱顶石的拱券门廊,绿釉宝瓶式护栏及望柱,明显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遗韵,东南侧入口则以毛石砌筑成碉式拱券门廊。

尽管健康状况不佳,李亚农仍然坚持史学研究,先后发表了《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西周与东周》《中国的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等五种专著,汇编成《李亚农史论集》。汤志钧回忆李亚农当时因为身体不好,脾气很大,“有的人他不高兴见,连眼睛也不抬,不接待;人家要是麻烦他,他不高兴,说话就阴阳怪气的,有时候说骂就骂。”

历史所刚刚建所,李亚农要买书,筹建资料室,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费,“有人向他提反对意见,李亚农说‘我要看!’人家吓得不得了,马上给拨款。就由我和杨康年负责找书、买书。”对于这个性情中人,汤志钧用了“人品好”形容,“一开始我对李亚农的印象不好,是因为招聘时的面试。他招聘的时候跟我说,清朝人都到五十岁才出书,你三十岁出什么书?我想清朝人五十岁出书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三十岁出书有什么不可以?所以我对他很有意见。当时不知道我的第二本书《戊戌变法史论丛》还是他介绍出版的,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问他,他说汤志钧的稿子好,就这样出版了。当年出书很严格,他能帮助的就尽量帮助,这个人人品好”。

1962年9月2日,李亚农因肺癌、风湿性心脏病在上海病逝,享年57岁。

文 沈琦华 图 金晶

周边漫步

建国公寓

地址:建国西路394号

建国公寓(太子公寓、道斐南公寓),建于1935年,由赉安洋行设计,高层公寓住宅。九层钢混结构,立面对称,三段式构图,中间凸出。两侧为弧形阳台,水泥砂浆粉刷外墙。层层出挑的水平阳台板成为建筑形体的主要特征。建筑简洁无装饰墙面,对于水平线条的强调和局部构件如转角钢窗的运用,显示了现代建筑风格。

岳阳路200弄

1930年由建业地产建造,赉安洋行设计,现代式公寓里弄住宅,砖木结构,立面锯齿状造型,设转角窗,使每户均有朝南窗。外观简洁,水泥拉毛墙面,平屋顶,每单元均有较大的花园。一共两层,一梯两户,1999年房改时加了两层。

安康公寓

地址:乌鲁木齐南路176号

安康公寓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带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现代公寓住宅。建筑外立面暗红的面砖与灰白水泥面层相间,将墙与窗的层层关系清晰呈现,阳台栏板的洗练与栏板上部流畅的金属杆件的相互衬托,使这个大块横线条的立面有了优雅细部的点缀。公寓北立面辅助单跑楼梯成为这个立面最有现代气息的部分。公寓中央有一个正式的门斗作为入口,室内公共空间和楼梯间的地面和墙上都贴了马赛克。公寓原名巨福公寓,以旧路名巨福路命名,1954年改名为乌鲁木齐公寓,又因北侧原有安康路(今安亭路41弄),习称安康公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