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妍妍
中国人过春节有四千多年历史,“暮冬岁首百花凋,岁朝清供淡香飘”,岁朝清供,让充满烟火气的年味儿,也不经意间清雅了一些。岁朝插花迎新年,要于案头桌几上供放些香花蔬果、金石书画,让屋内生出些生机。纵然外面隆冬风厉,家人齐聚屋内,那也是春意盎然,生机无限。
想想看,这一习俗其实一直都保留着:羊城人除夕要逛花市,老北京的春节要有一盆水仙花,福建人爱在家中摆金橘树,还有现在的年轻人爱买的蝴蝶兰、大花惠兰等年宵花,其实都是在用清供化解岁寒。
据说,过去讲究点的人家,过年要插制蜡梅、水仙、牡丹,还要配上佛手、木瓜这种能散发芳香的果子,作为大年初一的清供。
中国人对“香气”的追求,比欧美的香水更早。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提到,当时流行佩戴香草、以香汤沐浴。隋唐五代,发展出中式香道,与茶道、花道、弈棋一起,都是极风雅的生活方式。
据说宋朝时还有一种闻香方式——摆果闻香。在室内摆上橙子、柑橘等芸香科水果,或把橙子剥开,其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儒林外史》里就有,宋人用丝线将橙子编结成流苏,晚上睡觉悬挂在帐中,或放在枕头边,伴着香味入睡。
比橙子更香的是香橼;比香橼的香气更持久的,是佛手。新鲜的香橼,像一只风干的大柚子;佛手则像纤细的手指蜷成一团,因造型独特,更受欢迎。
很多人不知,香橼和佛手本身就是中药,有辛、苦、酸而温的特性,能疏肝理气、宽中止痛、化痰止咳。香橼饮片类似冻干柠檬片,用来泡水喝,可以缓解胃部的胀满疼痛,还可化痰。佛手就更厉害了,直接被做成了大蜜饯,被称为潮汕凉粿界的泰斗。看过黑漆漆的蜜饯佛手,简直不能再直视新鲜又妖娆的它了。
佛手香型属冷香,和冬季的蜡梅一样,暗香浮动,魅力就在于不经意的撩拨。芸娘曾评价“佛手乃香中君子”,因这一特点,佛手很受文人雅士青睐,书桌上要放,柜子里要放,有人出门还得揣一只在袖子里,幽香袭人。也不是人人都喜欢这种低调的香型。据说慈禧就很喜欢用苹果闻香,在寝殿放好几个空缸,专门用来窖藏新鲜的水果。每月初二、十六换新果,称为“换缸”。
汪曾祺先生在散文《岁朝清供》的最后一段写道:“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不知为何,看到这里很感动。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认真生活的态度都得一样。“岁朝清供”不仅是过年的仪式感,也是充满文气的中式审美,更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万物谦卑恭敬的心性。它既是高雅事,也是平常事。
好好过年,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一年中天大的事儿。祝你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