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者、创新创业者,来奔赴与上海的春天之约吧,到这座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探索无限可能。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午开幕,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发布,发布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释放1500万方高标准产业空间、开放37个场景,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其中产业关联度较高、能级较高的项目有21个。
自2021年以来,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已连续举办4届,累计已有58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
戴智能眼镜为上海打Call
“今天的演讲,我把发言稿件植入到了眼镜里。”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现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佩戴着一副智能眼镜登台,全程“脱稿”演讲。这副眼镜不仅能够将发言稿实时投射于镜片之上,并能够根据语速同步显示内容。这款眼镜来自吉利生态企业星纪魅族。“我今天佩戴的这副智能AR眼镜,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及核心供应链都在上海,目前已经量产两代且得到了数万消费者的验证。”
李书福说,上海是全球企业布局未来的首选,作为一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吉利早在20年前就开始布局上海,目前吉利已在上海落地十几个项目,2024年在上海的总营收超700亿元,纳税总额超30亿元。吉利将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醇氢生态等前沿领域,持续加大在上海的投入,助力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产业创新生态集群。
法国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在会议现场介绍说,过去几年达索在中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们早在2020年就将达索系统亚太区总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浦东。一方面,上海有着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把亚太区总部放在上海,可以更好服务中国及亚洲蓬勃发展的市场。”张鹰介绍,最近达索将在浦东落地3D加速实验室,推动在工业软件上的创新。
特色集聚区开放“引凤场景”
在今天发布的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中,10条前瞻重点产业链清晰可见,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先进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上海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上海向全球递出一张含金量十足的“产业邀请函”——发布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释放1500万方高标空间、配套509亿元定向投资,用“真金白银”构筑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打开“技术变现”的黄金通道。
集聚区由市区两级合力打造,分别为浦东张江+金桥新一代电子信息集聚区、静安“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长宁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普陀智能软件产业集聚区、虹口北外滩绿色服务发展试验区、宝山智造无尽·上海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承载区、闵行上海先进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嘉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金山化工新材料产业片区、松江九科绿洲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奉贤东方美谷美丽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崇明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
从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到星闪芯片实验室,从氢能产业矩阵到AI医疗革命性应用,依托14大集聚区的“全球创新机会地图”,上海面向全球企业开放了37个重点场景,涵盖产业孵化、技术攻关、转型升级、应用示范四大类型。
每个集聚区均拿出至少1个“引凤场景”,面向全球揭榜挂帅。比如,浦东新区建设375万方张江+金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发展智能终端特色赛道,聚焦AI芯片、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以万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全球人机交互技术策源地,打造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放场景。徐汇区打造10万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发力智能经济产业赛道,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该集聚区一口气拿出了8个“引凤场景”,包括大模型驱动的日间医疗管理智能辅助示范应用等。
高能级项目瞄准未来
今天上午,在2025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多个项目落地上海,其中,产业关联度较高、能级较高的项目21个,制造业13个,服务业8个。
“上海在高温超导产业布局上,极有战略眼光。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核聚变和电力两大方向,都有成果落地。上海有全球运行时间最长的超导电缆应用项目,并在打造核聚变未来产业,上海超导是这些未来产业的材料底座。”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韬介绍,当前全球核聚变研发热潮兴起,对高温超导带材需求大增,然而全球有效供给不足。“上海早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这一未来产业,现在回过头来,这是一大创举。当时高温超导材料从制备到应用都不完善,某种程度上它只是正在科研阶段的产品,但上海已经做了前瞻布局,非常了不起。”他介绍,在多方政策的助力下,上海超导在产业爆发前夜,就已经解决了装备自主的核心问题,实现了高品质产品的批量供货。
目前,上海超导已经为落户在上海临港的核聚变商业公司能量奇点的两台托卡马克装置提供了数百公里的高温超导带材,也为全球核心聚变研发机构和公司提供了大量优质产品,助力核聚变产业的高速推进。
在今天举行的投促大会上,浦东新区与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该项目计划建设全球首个大工业化级别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研发基地,承担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功能,以及产品研发、产线研发、应用研发等功能,总计形成不低于15000公里年产能,占据全球细分领域绝对领先地位。“目前,全球单个公司年最高产能为2000公里,我们力争在18个月以内,我们新建项目的第一根带材就能出货,并加速在3年内达到1.5万公里年产能,实现50亿元的产值。”
在本次落地的制造业项目中,主要聚焦先进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领域。
在集成电路领域,浦东新区与上海伟测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伟测科技上海总部基地项目,扩展高端芯片产线,建立研发中心,预计年测试80万片晶圆、测试20亿颗芯片。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