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车间
警卫部队巡逻
俄乌库尔斯克战场,这些天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部队。有照片显示,长期负责保护核武器的俄国防部12总局部队也参战了,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苏联“核精兵”
12总局的历史要追溯到1947年苏联开发原子弹的时候。当时,苏军总参谋部成立特别处,最初是在中亚塞米巴拉金斯克戈壁兴建了第一个核试验场。1949年8月29日,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9月20日,特别处被升格为苏联国防部特种武器总局,与承担核科研的总参六局携手确保初生的核武库万无一失。1958年4月,该总局更名为12总局,并吞并了总参六局。冷战激烈的年代里,12总局主导了所有核弹药储存基地的建设。1958年起,苏联所有核武器的维护设施也从中等机械工业部(即核工业部)移交给它管辖,其地位更加重要。
目前,12总局下辖核技术保障局、运输储存局、核试验监督局和科研院所等。具体到它保卫的俄罗斯核武库及作战部分,主要是五类。首先是中央核储存基地,那里是战略核武器关键材料的所在地,并为下属部队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是部队核储存基地,负责战役战术核弹药的日常储存维护。第三是空天军和战略火箭兵维修基地,为核运载工具(如弹道导弹、轰炸机等)提供技术支持。第四是陆军机动维修车间,能在野战条件下为战术核武器提供伴随保障。12总局通过统筹,使这些单位形成俄核武库从储备到使用的完整链条,为国家核威慑能力提供坚实保障,它也被誉为“核武盾牌”。12总局所有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核安全、技术操作和应急响应培训;必须具备高度的忠诚度、心理稳定性和责任感;需要通过严苛的背景审查等。在这里服役,官兵有许多独特的机会,包括学习稀有而吃香的专业技能,诸如核安全管理、应急响应等知识,使他们哪怕退役后也是民用部门求贤若渴的“宝贝”。由于12总局的高度专业性和重要性,表现优异的官兵可以获得快速晋升的机会与通道,而且官兵及其家属可享受完善的住房、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生活质量较高。因此,尽管在12总局服役高度封闭,但许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仍然趋之若鹜,渴望成为其中一分子。
技术不减当年
在进入库尔斯克作战前,外界对12总局唯一的了解,是苏联解体后他们负责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把核武器安全运入俄罗斯。这个大规模行动于1992—1996年才完成,12总局在原苏联国家经济衰退、犯罪激增、武器走私猖獗的不利环境下确保了核武器运输顺利完成,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12总局活动高度保密,而且封闭的军事城镇设有严格的准入规则,因此围绕它产生了许多谣言、传说和种种猜测,比如有传言称该总局的实验室正在开展用于控制核武器的人工智能系统,但目前并无可靠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再比如有人认为,该局庞大的地下储存设施与各种秘密实验和开发项目有关,但大多数传言缺乏事实依据。《俄罗斯报》记者鲍里斯·塔洛夫曾获军方特许,观摩过12总局在谢尔吉耶夫波萨德训练基地的一次演习,一批特战侦察兵扮演“敌军”,企图夜夺基地中的核弹药,并将其运出来,一旦失败就炸毁弹药库,把俄罗斯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放射性沙滩。一名12总局的军官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可以选择任何武器和个人防护器具。我们拥有世界各国军工企业制造的先进武器和防护器具。”“没有规则的游戏”开始了,训练有素的官兵要对付最现代化的设备,同12总局部队单打独斗。这是普通的训练:夜间偷袭核设施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武器库所有电子防卫系统的效率……塔洛夫从中央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敌军”没能碰到存有核武器的“热区”,他们在12总局划定的“冷区”(即警戒缓冲区)均被“击毙”。总局军官还告诉塔洛夫,当年美俄进行核安全技术交流,美国人炫耀他们现代化的智能核安防系统,可12总局的科研人员找出了五种电子欺骗技术的方法,通过“公正的摄像机”记录的全过程,美国人承认他们的装置中看不中用,反倒看上12总局的防护系统,认为后者的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过有一点,尽管该局高度封闭,但官兵及其活动情况多次成为大众文化作品中的主题或者情节元素,在大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一些科幻小说和电影通常围绕核武器、秘密实验或高科技防御系统展开,而一些虚构的人物就在12总局里面服役。12总局军人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通常描述成表情冷漠、身穿无标识制服的人,守卫着高度机密的设施;在“油管”和其他平台上,有许多纪录片和科普视频专门介绍该局的历史、其中核保障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围绕这个神秘单位的传说,这些视频吸引了大量观众,进一步激发普罗大众对12总局的兴趣和关注的目光。 李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