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子
领针,是女性穿旗袍时喜欢佩戴在领口正中的饰品。此刻一枚领针在我手上:金色缆绳组成的椭圆形框中,蓝色海水上,一条红船,两片巨大白帆,帆顶各有蓝、红两色小旗,帆之左右各有白色海鸟翅膀与领针框相连。
这是母亲年轻时的饰物,也是我童年的回忆。
曾经南京街头,放眼望去是一片美丽的蓝色风景。记不得是几岁了,一次和母亲及家人外出,在人行道路口处等候过马路。人群开始走动时,我急忙抓起妈妈旗袍的下摆。过了马路,我依然扯着妈妈衣角,但感觉妈妈站着不动了,抬头一望,竟然不是妈妈!只见那位阿姨正静静地微笑望着我。我顿时怔住了。再向四周寻望,只见妈妈和家人正在马路那边朝我笑着呢。又羞又恼的我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快步跑过马路,蹲下来把我搂在怀中,一句话不说。泪花中,看见了妈妈领口中的那枚领针!好漂亮的帆船喔,亮晶晶的。心忽然静下了,不由得手轻轻抚摸着它。再看到妈妈的大眼睛,好美啊!
长大后,在报纸上读到了这则故事:“20世纪30年代,徽商周志俊引进德国印染设备,独立研发出仿190号阴丹士林‘安安蓝’布,一问世便立即成抢手货。1938年4月,周志俊的信和纱厂正式投产。为表达爱国情怀,信和将阴丹士林蓝布取名为‘爱国蓝’,将其做成一款民族旗袍……使之成为当年上海滩最为流行的服装款式。”阴丹士林,多么好听的名字。难怪当年自己会“迷失”在街头“爱国蓝”旗袍的人流中。多年之后,家人偶尔仍会以我儿时的这一糗事津津乐道。但我只钟情那阴丹士林的温存暖和。
妈妈有颇多件“爱国蓝”旗袍:单的,夹的,棉的,羊毛的。她只穿旗袍,一年四季皆是。这枚领针是母亲于我的一种联结。70余年过去了,领针亮丽的色彩业已暗淡。回忆毕竟不会比老物件存活得久长。今年母亲节前夕,我把这枚领针送给也已为人母的女儿M。M不能完全明了它予我的意义,但她看见了外婆的辛劳、勤勉、坚毅和曾经的美丽,也体会到外婆的慈祥、善良、宽厚和隐忍。这就是这枚领针的价值所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