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希区柯克:全世界为之尖叫
第45版:世界这一周·人物 2022-08-08

希区柯克:全世界为之尖叫

阙政

希区柯克几乎是电影工业的同龄人。

好莱坞黄金时代来临,希区柯克如鱼得水,在这片试验田里开始了自己的“悬念大师”之路。

我当了三年耶稣会的学生,那三年他们把我吓得够呛。现在轮到我吓别人了。

记者|阙政

他是紧张大师,害怕警察、害怕失控、害怕眩晕;他也是悬念大师,用经典的蒙太奇、神秘的麦高芬、对罪案的痴迷,让全世界观众为之尖叫——他就是希区柯克。

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导演特吕弗曾说:希区柯克拍谋杀戏就像拍爱情戏,拍爱情戏则像拍谋杀戏。

轮到我吓别人了

1899年8月13日,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出生在伦敦郊外的埃塞克斯郡,排行老三。他的父亲是个蔬菜批发商,拉着马车运售卷心菜和胡萝卜。六七岁时,父亲带着全家搬到伦敦东区的莱姆豪斯,生意也从蔬菜批发扩张到了水产店。

希区柯克喜欢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据说他在8岁前就已经坐遍了伦敦通用公共汽车公司每一条完整的线路。有一次,他因晚归被父亲惩罚,在警察局的牢房里关了一会儿——这导致了他终生对警察的恐惧。

少年时代,希区柯克辗转于多家教会学校,黑袍耶稣会教士将紧张和恐惧刻到了他的骨子里,也让他养成了对秩序和精准控制的追求。成为著名的“悬念大师”后,他曾说:“我当了三年耶稣会的学生,那三年他们把我吓得够呛。现在轮到我吓别人了。”

数名传记作家都将希区柯克形容为“一个极度紧张的男人”,少年时经历过一战炮轰,成年后遭遇二战洗礼,他从战争中体验到深刻的恐慌。成名后,记者发现他的衣柜内有6套同款标志性藏青色西装、6双一模一样的鞋子、10条一模一样的裤子、15条一模一样的内裤——对标志性形象的执着,也许给他失序的内心带去过一些安全感。

希区柯克几乎是电影工业的同龄人,少年时的希区柯克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是一些小短片,类似于《火车进站》《水浇园丁》,通常只有三五分钟。但他已经表现出对电影的浓厚兴趣,平时会去书店买行业刊物来读,比如《放映机》和《电影灯周报》。除了电影院和书店,另一个令他痴迷的地方是伦敦中央刑事法庭——他经常去旁听法庭审判谋杀犯,还收集了一书房的刑事案件、犯罪小说。

从伦敦议会海洋工程与航海学院毕业后,1914年,15岁的希区柯克在一家生产电线的“亨利电报”公司销售部门担任初级技术员,负责测算电线的尺寸和电压,后来又调到广告部做公司内刊的版面设计。他一边敷衍着,一边报名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系,开始读夜校。

与电影工业同行

1921年,希区柯克得到了第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为“名演员拉斯基英国制片人有限公司”(Famous Players-Lasky British Producers Limited)担任“字幕员”,负责制作默片的字幕卡。希区柯克发现,如果把字幕换了,电影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当时的字幕员,略带有几分编剧的意味。

纵观希区柯克的一生,他个人事业的发展,与电影工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那个“蒙太奇”“故事板”“运动摄影”刚刚被发明的电影启蒙时代,希区柯克表现出对技术更新的浓厚兴趣。1927年,他拍摄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房客》,将剧本分解为上百幅图画,就运用了故事板技术。而故事,毫无意外地是一桩谋杀案。

同年,有声电影发明,希区柯克不顾卓别林等电影大师的反对,火速拥抱有声电影。再后来,电影从黑白过渡到彩色时代,希区柯克又率先与“特艺”合作,尝试彩色电影的拍摄,在《夺魂索》中,他用8000个白炽灯泡、200个霓虹招牌搭成纽约天际线的微缩模型,点亮了影片中公寓的五彩夜晚。

在英国工作了13年后,希区柯克已经制作了24部电影,但他认为当时英国电影界过于闭塞,大洋对岸的好莱坞,拥有最新的设备。当时,他已经和“名演员拉斯基”相识的剪辑师、副导演艾玛·雷维尔(Alma Reville)结婚,并育有一个女儿,于是携家带口搬往美国。

不久,好莱坞黄金时代来临,希区柯克如鱼得水,在这片试验田里开始了自己的“悬念大师”之路——当时的观众都知道,最美的金发女郎,最惊悚的凶杀案,都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而他也在不断挑战惊悚电影的全新可能。

在《擒凶记》里,他发明了一样东西叫“麦高芬”——一种在电影里被众人争抢、能够推进情节进展的关键物品。在《救生艇》里,他挑战了狭小空间(只有一艘船)的拍摄技术。在《夺魂索》里,他又创造性地完成了长达10分钟、耗费895英尺胶片的著名长镜头——为了拍摄这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他让道具师在家具底下都装上滑轮,方便移动:“摄影机运动和演员走位都事先在黑板上演练过……甚至地板也做上记号,标上了编号圆圈,让每拍10分钟就会有的25到30次摄影机运动有迹可循。整个公寓的墙自由移动,以保证摄影机能够随时跟随演员穿越窄门,然后镜头一转,又可以展现完整的公寓……”

当然,“希区柯克式惊悚片”最不能或缺的元素,就是谋杀、尸体、扑朔迷离的罪案。他曾说,如果让他来翻拍《灰姑娘》的话,金色马车上也会滚落一具尸体。

在合作者看来,希区柯克是个完美主义者,并非一个暴君——在片场,他总是躲在角落,像一个观察者。如果和演员有不同意见,他也总是轻声细语,用冷静、礼貌却坚定的语调坚持自己的看法——非常非常坚定,几乎没有反对意见能驳倒他。

早在拍摄《房客》时,希区柯克就以“人手不够”为由,客串了一个背对镜头的新闻编辑。此后,他在自己导演的电影中的客串出演,也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彩蛋”——对希区柯克这样的紧张大师来说,这种形式变化多端的客串,或许是他安全表达自己表现欲的方式。

1979年3月,美国电影学会授予希区柯克“终身成就奖”。

1980年4月29日,希区柯克死于肾衰竭。他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在太平洋。而那个体重200多斤的胖子,依旧在他的光影里,穿一身藏蓝西装,吓唬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历史这一周·人物

1887年8月12日,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出生。

1919年8月11日,美国钢铁大亨安德鲁·卡耐基逝世。

1926年8月13日,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出生。

1945年8月10日,弹道导弹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去世。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