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益唯
随着曼城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起上诉,此案最后的结果还存在变数。我们有机会反思,究竟需不需要像曼城这样充满欲望和能力,却野蛮生长的豪门?
欧足联财政公平法案的核心原则是为了职业俱乐部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确保俱乐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达到职业竞赛平衡发展。
乍一看,这违背了人们的直觉:人家不偷不抢花自己的钱,你管得着吗?但是,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法案符合英国法理学家、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
边沁的功利主义有一个前提,就是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每个个体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边沁认为,追求这个共同体的最大利益是道德的。这样,复杂的伦理道德的问题就变成了简单的加减法了。
但是,边沁主义受到的质疑之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中个体的价值难道是完全一样的吗?
比如说,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球迷人数显然是不一样的,曼城的球迷一定比很多欧冠对手的球迷要多。在眼球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球迷多也几乎意味着俱乐部更有价值。
如果一个共同体中个体的价值不同,那么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基础也就失去了合理性。换言之,欧足联一刀切的财政公平法案,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隐患。
但是,站在欧足联的立场,监管也不是没道理。根据德勤提供的数据,自从2009年开始酝酿并推动财政公平法案以来,欧洲俱乐部的财政扭亏为盈趋势明显。
然而,曼城这样的豪门的崛起正好与欧足联财政公平法案的酝酿落地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发生。到底是曼城这样的豪门的鲇鱼激活了英超和欧冠联赛,继而提升了欧洲足球的整体价值,还是因为欧足联未雨绸缪,十年磨一剑有效地监管俱乐部的财政,才迎来了欧洲足球过去这黄金十年的发展,这或许也是见仁见智。
其实,正如边沁主义充满争议,却又大行其道一样。曼城这样的豪门符合球迷的胃口,且一定还会继续存在下去,而欧足联对俱乐部的监管也同样会继续存在。
现在,我们不妨一起聚焦曼城的上诉,相信这给中国足球正在进行的关于俱乐部竞争力平衡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过去十年,豪门的鲇鱼效应明显,可惜缺乏必要的监管。回到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答案已经很简单。我们需要曼城式的豪门,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被监管的曼城式的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