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形势 沙拉维支招意大利:向中国学习 蓝魔球迷会二十周岁生日 肩并肩继续战斗 回国后隐瞒行程,被立案侦查
第A05版:聚焦 2020-03-13

蓝魔球迷会二十周岁生日 肩并肩继续战斗

龚哲汇

本报记者 龚哲汇

2020年3月12日,是蓝魔的20岁生日。

2000年,在申花7周岁之际,中国第一家职业球迷俱乐部——申花蓝魔球迷会正式成立。球迷会的宗旨是永远支持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永远支持申花队。蓝魔从开始二十几人的组织,到如今线下会员三千,网络注册会员逾十万的团体。

还没过整点,有的蓝魔球迷早已迫不及待,在朋友圈里写下了庆贺球迷会生日的祝词。“时间很快,二十年了,我也从热血方刚的小伙子,成了现在的中年人。”会长徐峰感慨道。时间回溯到21世纪伊始,几位常看上海申花比赛的年轻人,决定在新赛季做出些改变。“最初只有二十几个人,大家聚集在九台下,为申花加油。”

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到今天虹口北看台上的3000多球迷,还有逾十万人曾在球迷会登记注册,“希望虹口有一天能成为蓝色的海洋”,在球迷会成员二十年的坚持下,这样的情景正一点点被实现。

蓝魔球迷会有几条特别的规定:禁止坐席看球;必须穿申花相关的衣服;必须是国足球迷。用徐峰的话来说,这是球迷会创办时立下的规定。“当时虹口也没有球衣专卖店,几个人相约穿蓝色的衣服,因为这个颜色显得年轻有活力。”

乌泱乌泱的虹口足球场看台,一群蓝色的年轻显得特别醒目,他们在栏杆上挂起横幅,有人改编了球迷的歌曲,又唱又跳,全场不停。在这个大多数还是“观众”的年代,他们甚至比场上的球员更吸引眼球。

“就说这个鼓吧。”第一代蓝魔的助威鼓,是徐峰和朋友骑着摩托车,一路从十六铺码头拿到虹口的。“当时中国其他地方的助威鼓,都是民族乐器的大鼓,分量沉又不方便。”两人在一家乐器行找到了一套爵士鼓,却不好意思地询问老板能否只买最大的低鼓。“老板也从来没见到过这样的要求,但在软磨硬泡之下,最终卖给了我们。”应和着新潮而简洁的鼓声,蓝魔球迷会唱出了第一句助威歌词。而这一幕,也被人们口耳相传,上海球迷又成为了那个年代球迷文化的领先者。

“我是2003年进入蓝魔球迷会的。”用朱文涵的话说,第二年球迷会“续约”的时候,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掏了钱,“很有归属感,自己能成为中国最顶尖的球迷会一员。”

虹口有最接近欧洲联赛的球迷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朱文涵一样的球迷加入其中。“助威方式多了,身边的伙伴也多了。”最先是有人拿着喇叭领唱看台之歌,再有人将歌词清唱版上传至申花的贴吧论坛,到今天只要听见现场开个头,球迷们都能唱出耳熟能详的歌曲。

赛季套票也见证着球迷会的发展。从最初纸质的兑换券,每看一场就要撕去一张,赛季结束后,大家会将这张青春的票根保存起来,仿佛视为传家宝。随着时代的进步,套票又经历了磁卡和电子套票的发展。现在的蓝魔球迷,正焦急地期盼印有自己照片的年卡,就像期盼着赛季能早日到来。

“就算是留学的两三年,我也是坚持买套票的,哪怕一年到头,回来也就看个两三场。”Richard是2009年加入蓝魔球迷会的。2009年,申花闯入亚冠,套票上写着“二零零九,笑傲亚洲。”之后每年的套票设计,也是蓝魔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套票逐渐规范化,让不少球迷感叹有幸感受过那个年代。

正如那句球迷口号“不狂不放不申花”,申花球迷对于球队是近乎痴狂的,其中蓝魔球迷更是代表。“第一个在禁令后放冷焰火的球迷是蓝魔的,第一个翻下看台跑到球场里的球迷也是蓝魔的。”虽然球迷会因此被批评或遭到处罚,但这些画面始终是属于足球最真实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也成了球迷们美好的回忆。

就像一支球队,老将总会有退役挂靴的一天,新星会扛起大旗继续前行。20年来,虹口的北看台人来人往,有人因为年纪增长逐渐淡出了球迷圈,但同时又有新鲜血液加入其中。“当我问起这些年轻球迷,为什么要加入蓝魔,他们的答案是受家里人的影响。”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说道,“我非常感动,这就是一种传承。”

两年前,申花建队25周年时,俱乐部曾以打造百年俱乐部为目标。若申花真到了百年,相信看台依然有一群跃动着的蓝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