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基层青训则是体育人才培养这座金字塔最为重要的塔基。近日,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综合各区申报推荐意见,专家考核建议和总体评审情况,批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等74个单位28个项目106支队伍为2019—2022年度区和学校办二线运动队。纵观名单,不仅增加了不少新兴项目,还有不少新面孔的校办二线队位列其中。这份不短的名单的背后,正是上海市近年来为进一步拓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推进体教结合育人工作所作出的努力的缩影。
多元办训 培育综合人才是最终目标
当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正在从“小体育”向“大体育”转变,上海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从单一的体育系统培养,逐渐过渡到体育和教育以及社会力量联合培养后备人才的新体系。
在这次公布的2019—2022年度区和学校办二线运动队,不少的二线运动队就是体、教、社结合多元办训的成果。
以徐汇区为例,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体操、冰壶采用的就是教练员进校园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而位育中学的网球,则是通过学校与东亚网球俱乐部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办训的模式联合打造校办二线队。
“教练员进校园、俱乐部进校园抑或是传统的体校业余训练模式,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情况,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按照项目的不同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发展模式。”徐汇区体育局竞训科科长陈申认为,业余训练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整合优化青少年体育资源,而多元化的训练体系则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以前是以体育系统办训为主,为了解决青少年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业余训练中来,体教结合办训、社会力量办训等模式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规模会越来越大,这些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如今的上海,正在不断引入各方力量,拓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做大做强青少年体育事业。
校办二线成新兴力量
对比上个周期2015-2018年度区和学校办二线运动队名单,新一批的上海市区、校办二线运动队除了新增的几所学校外,还涌现出了不少新兴项目。以宝山区为例,在本周期中宝山中学的女子篮球以及同洲模范学校的击剑、手球都是新通过申报的二线队伍。
“事实上,在这次通过校办二线运动队的审批之前,我们区体育局已经和同洲模范学校、宝山中学合作开展了长期的体教结合办训工作。“宝山区体育局竞训科科长郭海英介绍,比起在少体校进行文化课学习,同洲模范学校的师资力量解决家长关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后顾之忧。在同洲模范学校申报取得了校办二线队的资格后,宝山区还将会继续通过教练员进校园的方式推进项目布局,在原本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所面临的学训矛盾问题,消解家长对于业余训练拖累文化课学习的后顾之忧。
目前,宝山区正在打造“宝山篮球城”,WCBA宝山大华女篮同样是宝山区的一张亮丽名片。但受困于目前国内女子篮球青少年普及度仍然有待提升,女篮的“新鲜血液”来源依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次宝山中学的女子篮球队获批成为上海市校办二线队伍,则为宝山大华女篮的“造血”带来了新的渠道。“未来,我们将通过贯通大华女篮一线队、宝山女篮二线队、区体校三线队,进一步拓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渠道,源源不断地为上海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2012年和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深化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明确体教两家主要任务,构建了融合工作的新格局。而学校办二线运动队作为体教结合计划落地的重要抓手,已经在上海市各区生根发芽,成为申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又一只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