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之旅,瓜帅在利略手下学习了不少教练技能
伊哈洛是中超“反向输出”的又一成功案例,而现在,中超教练也成为了欧陆豪门挖角的对象。上赛季带领青岛黄海拿到升超资格的西班牙教头胡安马·利略已在上周前往曼城担任瓜迪奥拉的助理教练,对这位今年55岁,曾在欧洲、美洲与亚洲的多家俱乐部执教,但从未执掌过豪门的主教练而言,成为瓜迪奥拉的助理教练意味着他距离欧洲顶级豪门主帅的位置近了一步——他的前任阿尔特塔现在已是阿森纳主帅。
本版撰稿 特约记者 谢勤德
超前战术思想让瓜帅膜拜——
“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当然,对于瓜迪奥拉和利略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提携”,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之间存在这一关系,那也应该是利略提携了瓜迪奥拉。瓜迪奥拉与利略的故事开始于1996年,当时前者还是巴塞罗那中场大将,利略则是西甲奥维耶多主帅,在帮助球队4比2击败了奥维耶多后,瓜迪奥拉敲开了对方的更衣室大门,找到当时只有31岁的利略,“我非常喜欢你的球队,我听说了不少有关你的事情,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瓜迪奥拉为何会对利略如此青睐?要知道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位年轻教头都是在西班牙低等级联赛中执教,奥维耶多已是他执教过的最强球队。
答案在于利略对足球的超前理解,他被公认为是“4231”阵型的创造者,这一战术体系现在非常常见,但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足坛还是442、433与352阵型的天下,或者说,当时足坛理论界仍按照“前中后”三条线对战术进行解析,利略推动的这一变革是历史性的。
“我已经记不大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了。”利略回忆,“我希望前场球员跑位更灵活一些,我希望安排四位攻击手,然后就根据队内实际情况做出了改变,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有球队在使用这个战术体系。当然了,最重要的是球员在场上表现而不是古板的阵型。”
当时巴塞罗那告别了克鲁伊夫,执教球队的是罗布森,瓜迪奥拉虽仍处于球员生涯巅峰阶段,但已经开始对足球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他与利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虽然后者的执教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20世纪初一度失业了三年时间,2005年时已经只能去墨西哥执教,但瓜迪奥拉始终将利略视为自己的足球导师,并在2005年离开卡塔尔来到利略执教的墨西哥多拉多斯俱乐部。
徒弟一飞冲天 师父籍籍无名
不幸的是,瓜迪奥拉和利略都未能帮助多拉多斯保级,利略因此被解雇,并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待业在家。但对瓜迪奥拉来说,这一结果却直接促成了他在一年后正式开启执教生涯,成为巴萨青年队主教练,并在2008年夏天升任一线队主帅,就此开启一代传奇。
同样是在2008年,利略再度出山执教西乙皇家社会,由于未能带队升级而被解雇;2009年12月,在西甲阿尔梅里亚救火成功带队保级,随后却因为0比8惨败于瓜迪奥拉执教的巴萨而被解雇。
之后利略来到哥伦比亚执教百万富翁俱乐部,随后先是进入智利国家队辅佐桑保利,之后与桑保利一起回到西班牙执教塞维利亚,桑保利被解雇后又回到哥伦比亚执教麦德林竞技,然后来到日本执教神户胜利船——因为神户胜利船阵中有他最为青睐的,“比梅西更懂球”的伊涅斯塔。
人生难得一知己,追随恩师去墨西哥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瓜迪奥拉虽然临近退役,但并不缺乏邀请,他得到了曼城开出的一份为期半年的合同,前往墨西哥的唯一原因就是利略。
“说实话,我从没想过‘瓜迪奥拉和利略会重续前缘’,因为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足球联系从来就没断过,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并肩作战。”当时效力于多拉多斯的中场球员马可·门多萨说,“他们的足球理念如出一辙,他们一直在交流与分享,这和他们是不是在同一个俱乐部工作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我看来,他们就像是父子一样。”
在多拉多斯,由于伤病的原因,半个赛季时间里瓜迪奥拉只代表球队出场过10次,但他每次训练和比赛结束后都会花上几个小时与利略进行战术探讨,在某些时刻,利略会允许他向队友发号施令,代为指挥训练或者比赛。“当时他的身份已经不只是球员了,他已经开始了执教。”另一位前多拉多斯球员莫拉莱斯说。
“那时球队的训练场很小,设施也很简陋,但训练场再华丽也不意味着你的训练质量一定就很高。”门多萨说,“那个时候在墨西哥,所有人都习惯了低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模式,但利略和瓜迪奥拉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的训练时间很短,但质量和强度都非常高。”
瓜迪奥拉与利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非常善于学习,从不停止地学习,据说利略有一个藏书过万册的私人图书馆,里面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足球书籍与报纸,当年为瓜迪奥拉服务的司机兼导游马丁内斯则说瓜迪奥拉几乎不出门,让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去就去买足球杂志,而每当他出现在餐厅时,手里总是拿着书。
时任球队助教劳尔·卡内达认为瓜迪奥拉之所以要加盟多拉多斯,就是想通过实践来检验他从克鲁伊夫那里继承的足球理念,用现实进行打磨,使其更加适应现代足球。
门多萨赞同这一观点,“他从利略和卡内达那里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锋线开始防守,必须将攻防视为一体,而不是两个对立的体系,必须从前锋向对方施加压力造成混乱,然后抓住机会撕裂对方防线。”
圆了豪门梦,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徒弟的瓜迪奥拉在开始执教之路后便一飞冲天,而利略作为老师,别说成功了,一度沦落到在欧洲足坛找不到工作的地步,如果真如西甲名记巴拉格所说,瓜迪奥拉的足球理念一半来自克鲁伊夫,一半来自利略,为何师徒二人的差别会如此悬殊?
原因或许有两个。首先是利略没踢过职业足球,与许多西班牙少年一样,利略从小热爱足球,但却没有足够的竞技天赋,或者说他的执教天赋太高了,年仅16岁时,利略就已经成为巴斯克地区一家俱乐部青年队的主教练,20岁升任一线队主教练,23岁带队打进西乙B(西班牙第三级别联赛),成为了当时西班牙职业足球赛事最年轻的主教练。
“我愿意付出一切去交换15分钟的球员生涯。”利略曾如此说过,没踢过职业足球是他最大的遗憾,也是他执教生涯的最大缺失,他无法像瓜迪奥拉那样以前职业球员的角度去理解球员,毕竟“技战术”只是教练的工作之一,一支球队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就如那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另一原因则在于利略从未得到过执教顶级球队的机会,而执教的那些顶级球员如瓜迪奥拉、伊涅斯塔与比利亚,也都已进入职业生涯暮年。
“那段时间虽然很短暂,却改变了我对足球的认知,他们对足球的理解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门多萨回忆,这位前中场球员同时也承认向这两位战术大师学习的过程非常累人,必须一刻不停地思考,而不只是按照主教练的指示满场狂奔就好。
利略自己也曾说过最好的球员就是最聪明的球员,“就像用棍子撬起石头,知道该把棍子放在哪里比有力气更重要,不仅是足球,所有事情都是这样,没有智慧的话,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价值。”
可想而知,对于那些低级别球队或顶级联赛保级队的球员来说,理解并实践利略的足球难度太高了,事实上就连瓜迪奥拉也遇到过类似麻烦——执教曼城的首个赛季,由于球员能力无法满足他的技战术要求,曼城早早便无缘冠军,直到赛季最后阶段才锁定前四。
从这一角度来说,曼城会是利略的完美舞台,他从未有机会执教——哪怕是以助教身份——如此高水平的团队,他的战术理念有了完美施展空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利略与瓜迪奥拉的战术理念一脉相承,而后者与曼城的合同明年夏天就要到期,如果蓝月亮军团真的被欧战禁赛两年,瓜迪奥拉在明夏离队的可能性非常大,届时利略能转正成为曼城主帅吗?他能得到这个执教30多年来一直在苦苦追求的机会吗?不是为证明自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