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欧洲联赛重启中超怎么办呢 《乘风破浪》与足球 优秀教练不是这么培养的 德国式的纯真与固执 笑看放野火
第A02版:专栏 2020-06-24

德国式的纯真与固执

沈雷

沈雷

就在上周,传来凯泽斯劳滕俱乐部申请破产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嘘。申请破产的并非是凯泽斯劳滕俱乐部的母体,而是由一线队和青年队组成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但这只是德国人的常规操作,也是常被引用的“50+1”条款的出处——即外来资本可以投资股份制有限公司,但俱乐部母体占该公司50%的表决权,另有1%属于七人以上的俱乐部付费会员,换言之,无论资本拥有有限公司多少股份,最多只能有49%的表决权,无法主导决策权。

目前凯泽斯劳滕的外债已经超过2000万欧元,且俱乐部每年亏损约500万欧元,虽然这个数字比起一些德甲球队来说不算什么(沙尔克04的债务已接近2亿欧元),但凯泽如今只是一支德丙球队,且短期内看不到任何重返德甲甚至德乙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球队很难从金融机构借贷到资金。凯泽甚至不能学习慕尼黑1860,当年慕尼黑球队将安联球场的一半所有权作价1100万欧元卖于拜仁,缓解了一时的财政危机,但凯泽斯劳滕的人口不过10万,雄伟的弗里茨·瓦尔特球场又能卖给谁呢?

慕尼黑1860很可能是凯泽斯劳滕未来的一个样本。1860曾经是远强于拜仁的慕尼黑之王,但在2004年从德甲降级后,球队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在德乙混迹了13个赛季后,终于在2017年惨遭降级,更惨的是,因为财政不达标,球队没有拿到德丙参赛资格,当年直接降入业余级别的地区联赛,一年后慕尼黑1860重返职业序列,如今在德丙处于中不溜秋的尴尬位置。2011年时,1860曾经靠卖出安联球场所有权拿到了参赛许可,此后又得到了约旦财团的投资,似乎看到了春天,但由于“50+1”条款的限制,占据职业队有限公司60%股份的约旦方面无法掌控俱乐部,最终失去了投资热情。对于凯泽同样如此,“50+1”的存在挡住了潜在的投资者。甘愿投钱且放弃一切权利的圣人,世间难觅,即使是帮了汉堡队无数次的船王屈内,都已对自己屡次出手拯救汉堡充满了悔意。

“50+1”条款本是德国足球最引以为傲的特质,这是体现“草根足球”“社区足球”的最好证明。在岁月静好的时代,俱乐部与球迷的关系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一家俱乐部成于社区,长于社区,得到几代人传承式的物质支持,用成绩来回报自家人。但当足球不可避免地进入资本时代,裂缝出现了。周边所有对手都加入军备竞赛,足球俱乐部的支出呈现几何级增长,一支球队仅仅依靠所在社区不可能取得战绩突破,进而无法获得商业成功,那么它与曾经身为自家人的球迷群体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慕尼黑1860沉沦了,凯泽斯劳滕在劫难逃,汉堡同样情况糟糕,接下来或许还有沙尔克04。这些拥有当地球迷无限热情支持的老牌俱乐部,已经落后于时代,“50+1”不再是纽带而成了锁链。并非所有的资本家都带着邪恶进入足坛,看看霍芬海姆的霍普。但老霍普在疫情前却成为德国球迷集中火力的攻击对象。这是德国式的纯真,也是德国式的固执,很可能成为德国足球的歧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