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小丁迟早夺冠,希望不是今年 副队长次落分享“攀登者”的故事
第A09版:斯诺克 2020-08-07
登顶珠峰60周年 中国登山队再临巅峰

副队长次落分享“攀登者”的故事

李一平

次落分享登顶珠峰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值得纪念的登顶时刻!

8844.43米,这是2005年我国对珠峰高度的测量数据。时隔15年,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次测量也将带来关于珠峰高度全新的“中国声音”。近日,中国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主任、中国登山队副队长次落在出席发布会时,与我们一同分享了登顶珠峰,全国产仪器测量背后的故事。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测量高度的“中国声音”

“从1957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独立登顶横断山脉最高峰贡嘎山开始,几代中国登山人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奋发图强,挑战极限,一次次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登山精神,是集体主义闪耀在高山之巅的体育魂。”谈到登山,次落用“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16个字总结了这项运动的精神。

60年前,中国登山队首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世界之巅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足迹,也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1960年中国完成北坡首登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并不承认中国人征服珠峰,甚至于在很多国家半官方资料中,压根没有给这次意义巨大的登顶留下资料。

于是,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为珠峰精准丈量“身高”。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即包括峰顶冰雪层的厚度)为8849.05米,其中女队员潘多测得冰雪层的深度为92厘米,这样得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这个数据也很快成为了国际公认的首个珠峰精确高度,这也是首个关于珠峰高度的“中国声音”。

1960年、1975年两次登顶时,国家经济还没有处于如今的发达程度,当时中国登山队所面临的困难是现在难以想象的,许多队员为了实现登顶的目标,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次落介绍,从1957年到现在,共有24位中国登山队员牺牲,而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中的“山魂”纪念碑“魂”字中“鬼”字头上缺少的一撇正是为了纪念这些队员。

去年,根据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攀登者》上映,让人们通过银幕了解了当年中国登山队一步步登上珠峰之巅的故事。但和电影中不同的是,真正的登山并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没有丰富的感情戏,次落说,作为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一员,心中更多的是一种严肃的“为国争光,不负使命”的责任感。此次成功登顶展现出强大民族自信的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对于珠峰高度的话语权,次落说。“未来,珠峰高度的声音中一定要有中国的声音”。

登顶珠峰的“中国制造”

60年过去了,和中国登山队一同成长的,还有我国的装备生产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登山队首次向世界之巅发起挑战,由于中苏联合登山计划的破灭,中国登山队只能自己解决登山装备的问题。时任登山队运输队长的张俊岩回忆,当时国内没有专门生产登山运动使用的小型化、轻量化的锅具,迫不得已用手工定制的方法才解决了问题。锅子的问题还不大,其他技术装备则成了更大的问题。最终,还是批示了70万美元外汇,才出国采购了所需的登山服、睡袋、绳具等装备。

2005年登顶时,我国首先测得珠峰顶峰的岩面高程和雪深数据,当时使用的雪深雷达是意大利设备。当雪深雷达运到大本营之后,突然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出现了紧急联系意大利厂商解决问题的“窘境”。

在今年5月27日登顶后,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数据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次落回忆,为了确保重力仪精准,全程仪器的倾斜度都不能超过30度,在两名队员专程“护送”之下,才得以让重力仪顺利登顶。

除了仪器外,次落很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次登山队全部装备同样也为“纯国产”。即使是中国一直较为薄弱的护目镜这类光学装备,这次同样得到了民族企业“明月镜片”的大力支持。未来,装备问题、仪器问题将不再成为中国登山队的“拦路虎“。

此外,根据相关专家的介绍,获取珠峰数据后,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算算时间,近期珠峰的最新高度就将公布了,世界第一高峰是长高了?还是变矮了?届时我们一起期待谜底揭晓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