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鸿钧(右)与年维泗
赴匈牙利学习的谢鸿钧(后排左五)
谢峰(右一)与谢鸿钧合影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10月17日,中国足坛功勋名宿谢鸿钧先生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谢鸿钧是新中国第一代国脚人物,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与年维泗、陈成达、张俊秀等人一道入选中国青年足球队并赴匈牙利学习。退役后,谢鸿钧依然全心致力于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他曾担任北京青年队教练,为中国足球培养了包括沈祥福、高洪波、宫磊等在内的大量人才,他的儿子谢峰曾多次入选国家队,目前其是河北华夏幸福主教练。
谢鸿钧出生于1929年,是广东中山人,他在11岁开始踢球,从小就展示了极强的足球天赋。青年时期,谢鸿钧移居上海,从此与上海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1年,上海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市足球队,谢鸿钧通过选拔成为了16名队员之一。彼时,他在江南造船厂工作,是厂内的技术革新红旗手,曾代表该厂厂队、远东队、上海精武队参加各类足球比赛,还在上海市首届工人运动会中获得了第一名,是上海足球界的活跃分子。在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谢鸿钧司职中场,他作风凶猛,拼抢积极,善于争顶头球和截球,外脚背传球和弧线球射门功夫独有一格,是攻守兼具的前卫人才。
1954年4月,谢鸿钧作为中国青年足球队的一员,同年维泗、陈成达、方纫秋等15名队友远赴匈牙利学习,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洋球员”。当时,匈牙利足球人才辈出,以普斯卡什等球星领衔的国家队在世界足坛所向披靡,是上世纪50年代世界最强大的足球队之一,不论设备、理念还是训练条件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1952年,匈牙利获得了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冠军。一年后的伦敦,匈牙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支客场击败英格兰官方队的外国球队,打破了其之前九十年主场对外国球队不败的神话。
1954年2月,匈牙利国家混合队曾受邀来华参加友谊赛,作为友好交流的表示,匈方邀请中国队前往匈牙利学习和训练。兴奋的年轻人从北京出发,坐了近半个月的火车才终于抵达匈牙利。一路上,大家除了偶尔打打扑克消遣无聊,更多的时候都用在了学习上,作为从全国选拔而出的优秀人才,他们肩负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重担,自是一刻都不敢放松。
据谢鸿钧的队友张俊秀回忆,初到匈牙利时,有些队员的水平仅限于三个颠球,连当地食堂做饭的大师傅、管场地的工人都踢不过。当年8月,中国又选派了曾雪麟等第二批10名队员赴匈牙利。
经过了一年半的科学训练,由25名年轻人组成的球队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可以赢下欧洲的二流球队了,“回国的时候,我们的水平相当于欧洲甲级队的水平,提高得特别快。”张俊秀说道,“那时候的媒体看到我们踢球,说是划时代的进步。”后来再提起这段远赴重洋的日子,谢鸿钧同样记忆犹新,他感慨道,“当年我们练得很苦,匈牙利教练周日给我们放假,不让我们练习,我们就自己偷着来。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有出国深造的机会是靠着多少人养活的,我们必须对得起祖国和人民的知遇之恩。”
抱着这样的信念,25名球员中的不少人在退役后走上了教练岗位,继续为了中国足球发光发热。其中,陈成达、孙宝荣、年维泗、陈家亮等人先后在中国足协任职,年维泗、张宏根、张俊秀、曾雪麟等还先后出任过国家队的领队和主教练的职务。
谢家两代出国脚,生前最牵挂儿子成绩
谢鸿钧的一生育人无数,李松海、王俊生、金志扬、沈祥福、杨朝辉、高洪波、宫磊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但要说最令他骄傲的一个,儿子谢峰当仁不让。
在谢鸿钧执教北京青年队期间,谢峰是他队中的一员,但他没有给儿子任何特殊待遇,只有严格的要求和不断的加练。当时,尚未成为主力的谢峰连出场时间都少之又少,想要获得比赛机会,他只能靠自己争取,这也让谢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了自己的能力。
“毫无保留”是谢峰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四个字。谢峰在国安效力时,谢鸿钧总是叮嘱他,作为球员要在场上拼尽全力。后来退役做了教练,谢峰又想起在父亲麾下踢球的日子,他会像父亲一样在每场比赛后都认真地复盘总结得失,因为父亲曾经告诉他,作为教练,在训练场、比赛场外的工作一定要做得更多,很多工作是别人看不到的,但只有把这些工作都做到了,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在球队的日常管理中,谢峰也总是推心置腹地对待每一名球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实相授,甚至在离任后还会给老队员发去洋洋洒洒的大段文字,事无巨细地叮嘱他们要在队伍中肩负起“传帮带”的责任。
虎父无犬子。在谢峰子承父业进入国家队的那天,谢鸿钧比谁都激动,而当谢峰脱下战袍,拿起教鞭的时候,谢鸿钧也是自豪的,他将自己毕生的执教经验倾囊相授,甚至在儿子的每场比赛结束后都写下五六页的心得并与他交流。
今年7月下旬,在谢峰带领华夏幸福入驻中超赛区后不久,谢鸿钧因肺炎重症住进了医院。为了减轻儿子的担忧,谢鸿钧还特地在病床上为谢峰录了一段加油视频,希望他能记得自己所说的,在任何时候都把球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熟悉谢峰的人都说他是个孝顺的人,他自然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谢峰带领华夏幸福扭转颓势,“杀”入了争冠组,而那时,谢鸿钧的病情却日渐加重。
结束第一阶段的比赛,谢峰一回北京就直接从机场去了医院,当他走进病房时,已陷入半昏迷状态的父亲却挣扎着问起了他球队成绩如何,谢峰心中五味杂陈,他告诉了父亲球队晋级争冠组的好消息,换来的是病床上的老人用尽全力伸出一个大拇指。在短暂的休整期间,谢峰每天结束训练后都会从廊坊赶回北京陪伴父亲,但谢鸿钧的身体已无法再支撑他与儿子进行交流。几天后,谢峰不得不再次前往苏州,带领球队征战第二阶段的比赛,哪知这一走,就是天人两别。
10月17日上午,为了总结比赛几乎一夜没合眼的谢峰得知了从北京传来的噩耗,俱乐部总经理第一时间请他回家处理后事,但谢峰却强忍悲痛召集球队教练组开完会,做完了全部的交接工作,才离开赛区返回北京。尽管谢鸿钧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依然陪伴着儿子谢峰,依然将深深影响着中国足球。
“盼降低收费,让孩子有地方踢球”
1975年,谢鸿钧结束了自己的球员生涯,转型教练,先后执教了北京第二体校足球班、北京青年队和北京男子工人足球队。在1984年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东亚赛区预赛中,中国青年足球队摘得桂冠,17名参赛队员中有八名来自于由张志诚、马元安和谢鸿钧带领的北京青年队。“育人有方”和“训练有道”是当时人们对谢鸿钧等人的评价。
在退休之后,谢鸿钧也没闲着,在北京方庄社区辅导孩子们的业余训练。在他的帮助与关心下,不少青少年踢出了名堂,从业余进军专业。
许多年来,谢鸿钧像是一个园丁,在许许多多热爱足球的孩子心里种下了一棵苗,并且精心呵护着嫩苗的成长。“每次训练结束后,谢教练都在漆黑的夜色中单独带着我多做几组身体素质训练,然后我们再一起骑车,先路过谢教练的家,我再回家。短短的一年,我就在身高力量和饭量上有了快速的发展。”在听闻谢鸿钧辞世的消息后,曾在孩童时期接受过他辅导的网友难掩悲痛和遗憾,在网上发文写下了两人的往事,他感慨万千,“仅仅是一个兴趣班,并不是那种专业梯队的训练,但是谢教练面对我们这些爱好者仍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没有一丁点’原国脚’和’现球星父亲’的架子,骑辆自行车,晚上9点了还单独带我做额外的训练。”
像这样在每一个“娃娃球员”身上倾力付出,是谢鸿钧一贯的态度,他总是积极参加北京的青少年足球活动,多年如一日地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不利于中国足球发展的事情。只有校园足球热起来,才能带动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首要的事情是把基础打好。”谢鸿钧曾这么说道,在深入一线普及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他没少为校园足球献计献策,“我希望那些学校、体育中心什么的尽量把操场、足球场对孩子们开放,要降低收费的标准,让所有活动的场所都能成为孩子们的用武之地,不要只想着眼前利益。如果全国都能动起来,去普及百姓的足球,今后中国足球就大有希望。”
对于小球员的培养,他也有自己的看法,“需要派好的教练到青少年中去,青少年水平提高了,国家的足球水平才能高。不然挑了半天,挑十几个人组成国家队,他们老了怎么办?”人生晚年长期服务于青少年足球事业,谢鸿钧深知基层足球教练工作的不易,“说实话,青少年教练比较辛苦,所以业余体校的教练待遇要提高,这样高水平教练才愿意去。”一生致力于足球运动的发展,谢鸿钧为中国足球事业鞠躬尽瘁,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足球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人。2019年,在北京市足协第一届教练员大会上,谢鸿钧被授予“足球教练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