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夹道欢送申花队出征 本报记者 陈嘉明 摄
本报记者 陈嘉明
由于疫情的原因,自1995年甲A至今已交锋了20多年的“京沪大战”在去年被迫搁浅,直到今年才算再次“续上了弦”。而令球迷血脉喷张的是,两队将在新赛季的首轮比赛里就狭路相逢,这无疑又点燃了球迷心中过往那些关于“京沪大战”恩怨的火种。20多年的老对手,相互间的感情远不是球场上的比赛胜负就能概括的。
“看申花是离家最近的时刻”
1998年出生的小唐,从小就开始看申花比赛了。“因为爸爸会看,所以我小时候就跟着一起看了,不过还远远达不到一些球迷所谓的‘迷恋’程度,当时想的就是支持家乡球队。”唐玙璠笑着表示。高考填报志愿时,为了自己热爱的英语专业,他去了北京林业大学就读。“大一下半学期,非常想家,可能看申花的比赛是能够想到最好‘靠近’家的方式,所以申花来北京打客场自然不会错过。此前做过一些英语翻译的兼职,也是凭着自食其力,买了一张球票,终于实现了这样一个梦想。”回忆往事,小唐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工体的气氛确实非常不错,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再去北京远征。”
“最近几年,申花面对国安时的成绩确实比较惨淡,不过2017年的足协杯申花是通过瓜林反击的进球取得了胜利,也为当赛季的夺冠打好了基础。”回忆过往,小唐一下兴奋起来。“尽管由于学业原因不能场场观赛,不过我还是会在电视机前支持申花,我更希望申花能在首战中收获开门红。”小唐坦言道。
“拜托朋友在手机上抢票”
年过六旬的蓝魔球迷卞海军,从1995年起就开始看申花比赛了,至今已有20多年。“见证了许多场‘京沪大战’,不过去年没有看到确实比较遗憾,好在很快就又能见到了。”卞爷叔的话语中透露着满满的期待。
在他的记忆中,历年“京沪大战”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哪场比赛的片段,而是双方球迷看台上的“剑拔弩张”。“场上比赛时,双方球迷都会对骂,骂得非常难听。但是一旦比赛结束,大家又都像兄弟一样友好。记得之前2018年我去工体看球,散场后我和朋友去附近的饭店吃点夜宵,遇见了几个国安球迷,大家相互打招呼致意。‘上海的兄弟,你们坐过来一起喝点酒,今天我们买单。’觥筹交错间增进了双方的友谊。”
说到“京沪大战”,不得不提的就是曼萨诺,卞爷叔对他的印象不错,但对那赛季的成绩倍感无奈。“足球比赛就是这样,有输有赢,不变的是会一直支持申花。”爷叔坦言道。
尽管年纪一天天上涨,去现场看球变得渐渐吃力,可每逢能去现场观赛,他都不会缺席。如今时隔两年,再次盼来了“京沪大战”,这令他兴奋不已,每天都捧着手机刷新票务信息的网页,生怕错过。“好在是球迷会有渠道可以报名,不用像散客一样去抢票。手机我操作起来不是很熟练,所以就拜托朋友帮我在小程序上下单。前几年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不过申花今年阵容不错,希望能带回来一个满意的结果。”爷叔长出了一口气,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