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宝山家庭马拉松献礼母亲节 青少年精英系列赛走进家门口球馆 “孩子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一签难求”背后是厚积薄发
第A14版:青少年体育 2021-05-10
这家俱乐部为何被称为“游击队”?

“孩子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丁荣

教练郑思琛指导小球员

本报记者 丁荣

5月2日至5日,上海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排位赛暨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篮球比赛(第二站)拉开赛幕。来自全市16个区的104支队伍共1307名注册运动员参赛。

本站比赛根据运动员年龄和性别分为八个组别,采用五人制篮球规则,分别进行单循环和双循环赛制,经过277场小组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每个组别的12强队伍,成功晋级到第三站的冠军赛。灵活的赛制为上海各类篮球青训力量搭建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参赛队伍既有来自体校也有来自普通学校。普陀区队就是由YBDL俱乐部组队参赛,闵行区队由zero篮球精英俱乐部组队参赛,社会力量开始在市级锦标赛中崭露头角。

通过激烈的比拼,代表闵行区参赛的zero篮球精英俱乐部在男子C组甲组夺得第二名,在男子D组乙级组夺得第一名,成功冲到男子D组甲组。zero篮球精英俱乐部是一家由青年篮球教练自发创办的俱乐部,俱乐部在闵行区采取公益性质开展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来的孩子每次只付场地费和餐费,不收额外的训练费用。

由于每次训练只收成本费,俱乐部依然处在亏损状态。俱乐部创始人带着教练员们一起在贴钱维持。俱乐部也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有时候需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被圈内人称为“游击队”。“有时候,我们压力真的很大,也有心碎的时候,但是每当快撑不住的时候,看到这群跟着我们到处跑的孩子和信任我们的家长,我们就有咬牙坚持下去的动力!”

支撑郑思琛坚持到现在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从小带他的教练,同样也是姚明的启蒙教练李章民。郑思琛曾在李章民带领下夺得市运会篮球比赛的冠军。他的梦想就是能像恩师李章民一样,带领自己的运动员也拿一次市运会冠军。

本次比赛的技术代表、篮球国际级裁判、CBA技术代表吴敏华认为,篮球项目作为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项目,体校、学校、社会俱乐部都能够成为上海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阵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篮球运动员通过上高中、大学,通过CUBA的舞台,再进入到职业队。吴敏华认为,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这种篮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应该与传统三级训练模式一样,共同成为篮球人才培养的渠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