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张恩华  一代名将永垂青史
第A07版:人物 2021-05-12

张恩华 一代名将永垂青史

深蓝

张恩华永远离开了中国足球

5月10日清晨,大连的天空飘起了雨。送别张恩华的仪式在大连殡仪馆悼念大厅举行,中国足协、辽宁省体育局、大连市政府等单位,及原国足主帅戚务生等体育界人士敬献花圈。著名体育主持人刘建宏在挽联上写道:“一代名将,永垂青史。”

专题撰稿 特约记者 深蓝

从小身体出色,9岁就能鱼跃冲顶

在中国足坛,张恩华无愧“一代名将”的评价。一路走来,从国少队、国青队、国奥队到国家队,以及在大连万达、实德队,张恩华都曾担任队长,他是场上的猛将,也是球队的领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林乐丰、黄向东等前辈,徐弘、小王涛、韩文海等队友都赶去送“黑子”最后一程,还有李明、孙继海等,均前去吊唁。曾经壮得像头牛似的张恩华,正值壮年却突然离开,太让人惊愕,这也是中国足球的又一大损失。

熟悉张恩华的人,不管是教练、队友还是球迷,都习惯于叫他“黑子”,也有不少人称呼他“大黑”。因为从小肤色黝黑,这个称呼一直伴随着张恩华,一叫就是几十年,听起来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其实,在后辈心目中,张恩华早已经成为了“张指导”。他已转型多年,只不过,人们对他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过去。

张恩华从小身体条件就很出色,刚上学就在运动会上打破了学校的短跑和跳高纪录。这使他迅速被发现,被选去学足球。那时的大连是一座足球城,身体条件突出的孩子肯定要被优先培养。张恩华的弹跳好,爆发力强,身体的协调性也十分出众。10岁的时候,他的肺活量就达到了2150毫升。

张恩华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生活很清贫。越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就越懂事,越能吃苦。训练中,再苦再累,张恩华也从不偷懒。每天回到家后,还要自己再练上一阵。身体条件好,再加上苦练,张恩华进步神速,没过多久就成了球队主力。才上小学三年级,张恩华就已经能够做出漂亮的鱼跃冲顶等高难度动作了。

小时候的张恩华不仅球踢得好,人缘也特别好,他身体特别壮实,却从不欺负弱小的同学,懂得谦让别人。在足球队中,这是当队长的一个基础条件。11岁时,张恩华进入大连市少年队,从那时开始,他就当上了队长。后来一路走高,从大连市少年队到大连万达队,从国少队到国家队,张恩华在各级球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曾担任过队长。

迟尚斌让他成熟,创万达黄金岁月

上世纪90年代的万达队如日中天,徐弘、李明、张恩华、孙继海等都是队中的顶梁柱,是响当当的国脚。在甲A初期,张恩华与徐弘的搭档,就是整个联赛中最强中后卫组合。

提起那时候的大连万达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冠军,是55场不败,就连队中的一些糗事,至今也都被“津津乐道”。最著名的无疑就是几大主力因违反队规而与主教练迟尚斌产生矛盾,那是在1996年,万达队客战四川全兴,赛后徐弘、张恩华、韩文海、孙继海等主力球员出去用餐,归队时间很晚,而且都喝大了。多年之后,张恩华回忆说,归队时他们顶撞了助理教练,被迟导狠狠地处罚了。

冠军队的主力球员们难免有些骄横,那次迟尚斌给球员们做了很多工作,还找了他们的父母,最终大家都心悦诚服。张恩华说,经过了那次事情,他也成熟了不少,虽然被罚了,但还是要感谢迟导。

那也是职业联赛的黄金时期,虽然有些地方不够规范,有些草莽气,但人气足,江湖气息让人怀念。万达时期,张恩华作为主力队员,四次夺得甲A冠军。后来实德接替万达,张恩华又拿了三个联赛冠军。

世界杯是最大的遗憾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球员曾掀起一股留洋潮。不为收入,那个年代,球员们都是很有追求的,张恩华也是其中一分子。1998年1月,他赴英国参加了试训,2000年11月,租借加盟英甲格林斯比。由于足协下达了留洋禁令,要求国足全力备战世预赛,张恩华的留洋之旅只有五个月,虽然对方很希望他能转会,但他必须回国。

作为国脚,张恩华参加了1997年和2001年两届世预赛,终于圆梦,随国足一道进军世界杯。为了这一天,他放弃了继续留洋的机会。不过,韩日世界杯上,他没能获得出场机会,留下了其球员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实际上,在冲击韩日世界杯的过程中,张恩华就已经是一个失意者了。他曾回忆说,自己当时主动找米卢谈,表达了想要为国家队出力的意愿,想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让教练不满意了,但米卢并没有说什么,只让他好好养伤。这让张恩华很失望,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自己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为了国家队,他可以做出任何牺牲,但最后却有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那段时间,米卢和大连球员多有摩擦。先是孙继海、张恩华,出征韩日世界杯前夕,他又将李明排除在名单之外。坊间关于“大连帮”的传闻很多,但张恩华公开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米卢为什么这样。他只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队效力,但教练不给他这个机会。踢球要讲实力,不是讲人际关系。

腰伤和“假赌黑”,让他选择了退役

由于腰伤,张恩华在实德队也逐渐让位于年轻球员。原来徐弘、张恩华的中后卫组合雷打不动,到了甲A末期,已经逐渐变成了季铭义搭档张耀坤。

2003赛季结束之后,张恩华决意离开。当时,实德俱乐部给了他一份合同,但对于其中的一些条款,张恩华有些难以接受。当他要转会的消息传出,多家俱乐部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戚务生挂帅天津队,两个月后,张恩华投奔了恩师。上世纪90年代,戚务生出任国足主教练之前,是大连队主教练。

不过,这对师徒在天津没有合作多久,2004赛季只踢了7轮,戚务生就下课了。当时,张恩华还在养伤。事后他懊恼地说,要是自己早一点恢复就好了,可以帮助天津泰达队多踢几场球。如果球队成绩好一点,戚导在天津的执教工作可能就会顺一些,可能就不会那么早离开天津了。

戚务生下课也给张恩华的思想带来了波动,他也不大想继续留在天津了。张恩华当时解释说,除了教练的原因,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比较差,也是他决定离开的原因之一。再踢下去的话,就是遭罪了,根本享受不到足球的快乐。

那几年,假球、赌球、黑哨开始盛行,足球从业人员的形象被毁掉,张恩华说,感觉踢球的出门都抬不起头来。此外,因为联赛取消了降级,俱乐部限薪势头凶猛,政策变来变去,也让他这样的老队员心灰意冷。

张恩华萌生了退役的想法。离开天津之后,他短暂效力香港南华,最终于2006年挂靴。

青训之路,中道陨落

踢了那么多年球,张恩华感觉自己对足球以外的东西了解太少,视野也不开阔。退役后,他开始为自己充电,学习外语,甚至学习商业管理。那时候,他还没想过要当一个教练。一直到北京奥运会,国奥队的失利给张恩华带来了震动,从那时开始,他萌生了学习教练课程的想法。他终究还是离不开足球。

经过相关英语培训后,2010年,张恩华自费去了欧洲,先是德国,然后是英国,他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旅。“特鲁西埃说,中国没有足球文化,他说了一句大实话。”游学过程中,张恩华的想法逐渐有了变化。最初,他只想学习当个教练,去了欧洲才知道,中国足球落后如此之多,因此他也在想,是不是学习做一个足球管理者。

2013年,张恩华进入西甲比利亚雷亚尔C队,担任助教,2014年起,担任一队助理教练。对于万达的西班牙青训项目,他也出了不少力。后来张恩华回到国内,担任深圳队领队兼助教,辅佐埃里克森。再往后,他开始投身青训工作,在丽江、在深圳、在新疆、在成都,四处奔波。

前几个月,张恩华与朋友一起,在深圳创办一个青训品牌,各方面工作都已基本筹备就绪,也招收了300多名学生,不料其英年早逝,令人倍感惋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