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低级别联赛“热闹”异常。中甲赛场暴力犯规屡见不鲜,红黄牌与重磅罚单齐飞。中乙赛场则上演了“离奇”的点球误判,在第三轮比赛中,裁判成为了比赛的焦点,一个手球的位置明显在禁区外的犯规被判点球,直接改变了比赛结果。赛后,引发了外界对“爱国哨”甚至“黑哨”的争议。昨天,职业联盟筹备组的裁判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反复核实后,确认该点球为误判,当值主裁判胡豫鑫和第一助理因此受到了纪律处罚。
封闭制无法请假,好裁判都不来中甲了
特约记者 浙友
中甲联赛已经进行了七轮,围绕着裁判的争议不断,包括多家俱乐部在内的各方呼吁,中甲联赛需要更高水平的裁判进行执裁,否则就是对联赛的一种巨大伤害。
国青队特殊的身份更容易引起外界关注,其实在进行了七轮的中甲联赛中,裁判也有着数量巨多的争议判罚。在中国足协开出成都蓉城的球员李建滨被禁赛10场、罚款10万元,梅州客家体能教练杨德欣被禁赛六个月等罚单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裁判误判引发球员的不满,一方面要加强球员的素质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中甲联赛裁判水平也是刻不容缓。
就拿刚刚结束的第七轮联赛来看,在梅州客家和陕西队的比赛中,陕西队两位球员丁捷和王维朴在10分钟内两次带有报复性的飞铲,主裁判都只是黄牌警告。而在下半场,有利的一方又变成了梅州客家。梅州客家卢琳在禁区内摔倒,主裁判判罚了点球,陕西队球员围住裁判表示是卢琳假摔,但裁判依然坚持自己的判罚。随后梅州客家的敦比亚疑似用“上帝之手”进球。敦比亚在进球后没有任何庆祝动作,而陕西队再次提出了抗议,但裁判表示进球有效。
从这场比赛的争议来看,裁判两边都不讨好,这或许更多的是执裁水平的问题。今年中超和中甲联赛采取了赛会制,一旦裁判被选定到某个赛区执裁,就只能在一个阶段的赛事中都封闭在这个赛区里。足协在考虑委派裁判的时候,肯定会倾向于把水平更高的裁判安排到中超赛区,这就导致中甲联赛裁判水平的总体不高。再加上由于赛会制要长时间脱离正式岗位,一些裁判无法请假去赛区完成执裁,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中甲裁判的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甲联赛接连出现有争议的误判,也就不足为奇了。
能力不足,有没有VAR都存在争议
特约记者 浙友
裁判如果没有较高的执裁艺术,就很可能造成比赛的“场面失控”。在第六轮中甲联赛中,一共出现了六张红牌,37张黄牌,其中有两场比赛都是出现了两张红牌。
在第六轮昆山队和北体大进行到第86分钟的时候,昆山队的葡萄牙外援伊尔德贝尔托在反击中带球向前突破,在摆脱对方的拉拽犯规后,送出了绝佳传球,昆山队形成了3打1的进球机会,主裁判熊星却吹停了比赛,给了犯规球员黄牌警告。根据有利原则,这绝对应该是让昆山队完成进攻的机会,裁判扼杀了昆山队的一次得分良机。这样的判罚,引发了昆山队多名球员的不满。
在第三轮苏州东吴和沈阳城市的比赛中,比赛最后时刻沈阳城市的朱世玉传球,王靖斌头球一点,跟进的刘佳鑫射门得分。但对于这个进球,裁判吹罚无效,沈阳城市最终0比1输给了苏州东吴。这个被吹掉的进球让沈阳城市球员非常不满,现场进行了长时间的抗议,沈阳球迷更是在多个平台上喊出了“黑哨”,但还是没能改变最终的比分。
今年中甲联赛争议判罚很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取消了VAR。去年中甲联赛中还是有VAR的,但今年中国足协取消了中甲的VAR,这让原本就容易出现误判的裁判没有了“高科技的武装”,从而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在争议判罚如此多的情况下,已经有多家中甲俱乐部通过不同途径表达或者呼吁,希望能有更高水平的裁判来执裁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应该考虑让一些高水平的裁判来中甲,而不仅仅只是照顾中超联赛”。在第一阶段充满争议的情况下,希望中甲联赛第二阶段的赛事能少一些争议判罚,让球员成为联赛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