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一平
近日,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垒球锦标赛再蓝梦足球俱乐部打响,200余名来自全市各区的运动员参与了本次赛事。
比赛现场,小选手们蓄力击球、加速跑垒、防守截杀……伴随着场下队友的阵阵加油声,他们尽情挥洒着汗水,沉浸在比赛的快乐之中。
垒球是一个很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合作精神,锻炼其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目前,随着体教融合战略的不断深化,棒垒球运动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在去年上海市体育局评选的首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中,也出现了棒球俱乐部的身影。
近年来,上海市为了在低年龄段推广棒垒球运动,曾针对小学年龄组的赛事推出了专项的赛制改革。例如,在上海市青少年棒球冠军赛、上海市垒球锦标赛中的小学组赛事中,推出了“T-ba ll”“自投自打”等特殊赛制。据了解,由于专业的棒垒球规则对青少年来说入门较难,初学者投手、打手参与比赛时的获得感较低,于是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通过设立特殊赛制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度过“菜鸟”阶段,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棒垒球运动。
而通过近年来的普及推广,申城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开展青少年棒垒球的业余训练工作,依托区体育局,优秀的教练员通过走进校园的方式,让这项运动在上海校园内生根开花。在具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基础后,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同样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始在今年的比赛中设立过渡性的赛制,让上海市青少年棒垒球训练从原来的普及阶段,逐渐走入提高阶段。
“今年,我们对垒球锦标赛的小学组规则又进行了变动,推动规则向专业规则过渡。“据了解,明年就是上海市的市运会年,今年的赛制改革也是一次尝试,或许将采用为明年的市运会规则。通过逐渐的规则过渡,上海市青少年棒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三线队伍与二线队伍的衔接,为未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