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中职联落地,为国足保驾护航
第A03版:聚焦 2021-07-07

中职联落地,为国足保驾护航

李冰

7月5日,一直悬在中超头上的那只叫做“赛程”的“靴子”终于落地了。不久前成立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简称“中足联”)筹备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所谓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其实就是外界一直所俗称的“职业联盟”。关于中超赛程调整方案获得通过,原计划的30轮比赛缩水为22轮,直接减了8轮,且联赛将实行近20几年以来第一次“跨年赛制”。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俱乐部做出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在上海召开筹备会议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来讲,7月5日同样是一个“大日子”,在通报联盟筹备进展以及推选筹备组俱乐部代表之后,第一次“行使”了确定联赛下一阶段赛程和足协杯赛事安排的职能,正式介入职业联赛的同时,也完成了在中国足坛的首秀。

简称为“中足联”全名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英文名字为:“Chinese Football League”,英文缩写为“CFL”。已经正式成立的中足联筹备组由史强担任组长,刘军担任副组长,筹备组理事会俱乐部由上海申花和昆山FC等十家来自中超、中甲和中乙的俱乐部组成。此外,中足联还成立了临时党总支,由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担任支部书记。

“应该说都在预期中,”对于中足联敲定的2021赛季中超联赛“最终版”赛程,一名中超主教练坦言,此前球队一直是按照7月18日这个时间节点进行备战的,从目前来看,影响并不是太大:“此前足协跟俱乐部进行过沟通,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毕竟国足参加12强赛这个是大事儿,作为俱乐部哪怕做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肯定要全力支持。”

从40强赛到12强赛,因为不断“让路”而有些支离破碎的2021年的中超联赛,注定会是一个为“国”所困的赛季。

降低疫情风险,第二阶段改赛会制

根据最新的中超赛程,7月15日,中超联赛先进行第五轮的两场补赛,分别由广州队对阵河南嵩山龙门,北京国安对阵河北队;7月18日到8月12日,中超联赛第六到第14轮比赛按照原赛程,继续在广州和苏州两赛区举行,比赛总共为九轮;12月1日到2022年1月3日,第一阶段两个赛区各自排名前四的球队进入争冠组,排名后四的球队进入保级组,与第一阶段未交手的球队各进行两场比赛,共计八轮,各组内按照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联赛的总积分高低,决定今年中超联赛的最终名次,其中争冠组为第一至第八名,保级组为第九至第16名。

值得注意的是,中超联赛第二阶段仍将采用赛会制,而不是赛季前预计的重新恢复主客场制。一方面,国足在明年1月份仍然有12强赛的比赛,采用赛会制进行比赛,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减联赛时间,确保为国家队留出足够的集训备战时间;另一方面,此前广州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为防疫敲响了警钟,主客场赛制无疑会带来一定的防控风险。

事实上,中超联赛的整体缩水,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样也是防疫这面“墙”。按照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规定,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确定要采取主客场的赛制,而且比赛必须安排在国际比赛日,全部小组赛必须在2022年的3月底之前完成,这也就意味着,除非出现重大意外,12强赛不可能再像40强赛那样集中进行,而是分散到从今年9月到明年3月的七个月当中。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对于境外入境的“14+7”隔离观察防控政策暂时不会放松。以中国队所在的B组前两轮为例,9月2日,国足先在客场挑战澳大利亚,五天之后,也就是9月7日,在主场迎战日本队。如果中国队的主场仍然像40强那样放在苏州的话,这也就意味着,从打完澳大利亚队回到国内开始,到主场打完与日本队的比赛,国足上下还要继续医学隔离观察17天才能“解禁”,在此期间,即便中超联赛正常进行,国脚也肯定无法代表各自的俱乐部球队出战。此外,即便中国队选择将主场放在第三方,全队同样要面对回国之后隔离观察这面“防疫墙”,在现役国脚主要集中在几支球队的情况下,对广州队、山东泰山和北京国安这些国脚“大户”来讲,“零国脚”打中超,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在优先保证国足参加12强赛与先行防疫规定无法完全协调,并且12强赛赛程已经“锁死”的情况下,中超联赛缩水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三天一赛,高温考验

在中超新赛程出台之后,一些球员应该会开始痛恨自己的“乌鸦嘴”了。

联赛第一阶段,因为时间相对宽松,赛程也基本上按照六到七天一场的节奏进行安排,这也让因为封闭而有些无聊的队员们开始“怀念”起上一个赛季相当“充实”的生活来。“去年在大连赛区的时候,基本上四到五天一场比赛,头一天打完,第二天恢复,第三天训练一下,第四天就比赛了,现在等于多出两到三天的时间,训练不可能有太多花头,又只能呆在酒店里,感觉有点难熬。”

可以肯定的是,调整之后的中超赛程,绝对会让队员更加“充实”:从7月18日(两场中超补赛的时间为7月15日)开始到8月12日,16支球队将完成第6到第14轮的比赛,平均三天一场,也就是说,留给每支球队两场比赛之间的调整时间只有两天,赛程不可谓不“魔鬼”。

之所以如此着急忙慌地“赶工”,就是为了给国足留出足够的时间备战9月2日与澳大利亚队的12强赛首战。由于第一场比赛是客场作战,而澳大利亚目前对于国外入境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中国队必须提前抵达并且按照要求进行隔离,球队的整个备战周期也不得不随之扩大,这也是中超赛程无奈“加密”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对于中超各支球队来讲,除了三天一战的密集赛程之外,天气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16支球队统一住在苏州和广州两个赛区之内,没有主客场的旅途颠簸,但是面对夏季的高温炎热,显然不是一句“咬牙”就能顶得过去的,尤其是像申花这样以老将为主的球队,过大的体能消耗,无疑也增加了球员受伤的几率,再加上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伤病名单的曾诚和彭欣力,如何在现有球员当中找出合适的替代人选,并且确保战斗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也将成为对主教练崔康熙的最大考验。

没假期,国脚成“肝帝”

中超联赛跨年了,虽然仅仅“跨”出了三天。

考虑到中超赛程缩水带来的比赛场次的减少,以及填补联赛“空窗期”的需要,中国足协特意将足协杯的比赛安排在了8月到11月份,其中中甲和中乙球队的比赛在各自赛区内进行,决出总共九支中甲、六支中乙,再加上一支中冠球队进入正赛,在10月16日至19日与中超球队两两对决,并且在10月底之前决出四强,决赛则在11月13日或者14日,赛制为单场决胜,获胜的球队将自动获得下个赛季亚冠联赛的小组赛正赛参赛资格。

尽管不用参加足协杯赛,但首次跨年度举行的2021赛季中超联赛,给国家队球员带来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从8月份开始到11月底,国足将一直以集训的方式参加12强赛前六轮比赛,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作为各支中超球队的核心和绝对主力,他们势必要承担比其他队更大的压力和消耗,以及更大的受伤的风险;而在明年1月3日中超联赛结束之后,马上又要开始下一阶段12强赛的备战,这也就意味着,从7月8日结束居家隔离观察开始,一直到明年3月底12强赛小组赛结束,他们最多只有在第八轮(2022年2月1日客场对越南)和第九轮(2022年3月24日主场对沙特)两场比赛之间,获得半个月左右到休整时间,无论体能还是精神方面,对中超和12强赛双线连续高强度作战的那些国脚而言,都将会是一次空前巨大的考验。

至于跨年联赛给中超球队带来的影响,同样也将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中超联赛要到明年1月初才结束,而以往到了那个时候,不少球队已经开始冬训,为新赛季做准备,这样一来,球队的整个备战周期也不得不随之延后。如果2022赛季中超联赛恢复主客场制度,在不影响国家队参加12强赛的前提下,最快可以在明年4月中旬左右开打,而一旦国足获得小组第三,需要参加与另外一个小组第三的附加赛甚至与其他大洲球队附加赛的话,联赛开打的时间或许会继续延后——无论如何,对参加12强赛的国足队员来讲,从现在开始到下赛季联赛结束,很可能真的要全年无休了。

新难题,长短合同博弈

中超“跨”进2022年的这个三天,带来的影响显然不止联赛晚结束三天这么简单。

不管争冠还是保级,这个赛季“多”出来的三天,着实让俱乐部有些头疼。按照中超的“惯例”,俱乐部与球员签订的工作合同大多到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截止,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间,在中国足协推出“限投”+“限薪”政策的情况下,很多球员和俱乐部一样,都选择了只签一年的短期合同,不少新引进的外援,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操作手段,也就是说,一些球员与俱乐部签订的合同,到今年12月31日就将到期,届时可以以自由球员的身份选择离队。

对于届时可能出现的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博弈”,一位足球圈内人士表示,按照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在合同只有半年的情况下,无论球员还是俱乐部都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在中超联赛赛程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相关各方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到时候陷入被动。“一方面,如果对包括外援在内的球员表现满意,那么可以提前开展续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提前签一个短期合同,大家到时候都可以安心一点,至于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不会出现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博弈,我觉得肯定会有,这个就要看谁能‘搞定’谁了。”

同样的影响,也会出现在中甲球队身上。按照规定,今年中超联赛第15和第16名的球队,将与中甲第三和第四名进行升降级附加赛,决定谁能参加下个赛季的中超联赛,没能拿到中超直升名额的两支中甲球队,也必须提前对外援进行“布局”,避免到时候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