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据说,迪拜著名的帆船酒店,每年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的黄金多达700克,这些来自意大利和印度的黄金并非原矿石,而是以金箔、薄片或金粉的形式呈现,这种具有生物惰性的金子没有味道,可安全食用。“吃金”之风也刮到了奥运赛场,第一个在颁奖仪式上被拍到“吃”金牌的运动员是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东道主某游泳选手,此后,“咬金牌”的动作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模仿,如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东京奥运会,也有不少运动员延续了这一“习俗”,其中就包括为中国代表团拿到第三枚金牌的女子重剑运动员孙一文,随之而来的一个话题,则是东京奥运会组委会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发出提醒:本届奥运会奖牌不可食用,运动员别咬奖牌了。究其原因,与本届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材料有关,这些奖牌是由日本公众捐赠的电子设备回收的材料中的贵金属制成的——运动员们品尝到的黄金的口感,满满都是旧手机的味道……
翻翻你家的抽屉,是不是默默地躺着被淘汰的旧手机?也许有人会去手机交易平台以旧换新,也有人会用旧手机换菜刀和不锈钢盆,但实际上,废旧手机堪称“行走的金矿”,相关机构调查发现,高端触屏手机每台至少含金30毫克。当然,手机炼金可是一门技术活,一般人家没那些装备。不过,普通人做不到的,东京奥组委有法子呀。
据东京奥运会官网显示,为了制作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奖牌,东京奥组委向社会公开收集包括废旧手机在内的小型电子设备。从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日本各级政府收集的“电子垃圾”中,含621万部旧手机和近80000吨小家电,进行分类和拆解后,从中提炼出约32公斤黄金、3500公斤银和2200公斤铜,足以制作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所需的约5千枚奖牌。你没看错,毕竟除了1904年、1908和1912年三届奥运会颁发的金牌是纯金的,此后的奥运金牌都只是纯度高于92.5%的银镀金罢了,金的含量不低于6克就行……
事实上,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奖牌就已经相当环保,金牌里的“金”的提炼采用了最环保的无汞提炼方法,银牌和铜牌含30%的再生材料,其中银牌里的“银”主要来自于垃圾回收里面的旧镜面和废弃的X光片,而所有奖牌挂带里有超50%的成分来自回收的塑料瓶。东京奥运会延续了“可持续性”的原则,明年北京冬奥会奖牌又会有哪些“黑科技”,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