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把脸清醒清醒
“我们球迷要听真话、实话,希望这次不再是‘蜻蜓点水——做表面功夫’。”本报倾力策划的“问诊申花”专题上线以后,有很多球迷通过直播互动、热线以及投稿等方式进行参与。第一期内容在报纸出版、直播活动播出之后,球迷依然高呼“不解渴”,他们想要借这次机会把问题说清楚,也希望俱乐部能够重视球迷的心声。
该洗牌了!然后就是耐心
足球评论员 刘大祥
作为运动员,我曾在申花青年队和一线队都有效力的经历。尽管退役多年,但是在我心里,对申花一直都有强烈的感情。“申花”二字一直印在我心里,如今的结果,确实有点小小的失望。在我看来,想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稳定,而这也是目前的申花最为欠缺的。
这几年,申花的主教练陆陆续续换了很多,从南美、欧洲、国产,来自各个地方。我特别想提到的是吴金贵指导,结合现在的临时主教练毛毅军,他们都处在这样的海派大环境下,不仅对球迷了解,也对球队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申花对于主帅的定位是高端、顶级,在国内需要处于领先的位置。
在战术和足球的理念上,一名好的教练需要让队员为之信服。为什么1995年申花能拿冠军?因为当时徐根宝指导管理非常严格,在我看来,申花对于自己的定位,应该是要停留在前三名,即便做不到也必须是在上流。然而纵观近几个赛季,除了2016年,申花基本都处于靠后的位置。这让我感到非常诧异,我觉得申花缺少足够的强队气质。
我的观点是,一定要给教练足够的时间,让他摸索出每个队员的特征和性格,才能设计出符合所有人的针对性战术。只有变通和多样性,才能给战术带来生命力。即便是世界名帅穆里尼奥,俱乐部同样是给予了他两三年的时间来打造一支有自己烙印的球队,对于主教练,一定要有稳定性和耐心。希望申花能够确定主帅后,给予他时间和耐心,让他能够定定心心打造球队。
京沪大战的失利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在我看来,球员本身也是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尽管国安的外援数量不如申花充裕,但是对手在三条线上都有当打国脚。申花也有,不过大多都是曾经的国脚,现役只有吴曦和朱辰杰,前者的能力相较之前在江苏有所下滑,后者也是伤愈复出,所以在中方球员对比方面,申花处于下风,而且对手刚过16分钟就进了三个球,这就给申花翻盘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我个人感觉,申花当务之急就是要统一整体的思想,利用宝贵的保级组的比赛,锻炼年轻球员,争取在这样的赛制下能够获得未来三到五年有优良的年轻球员储备。希望能够打出以往的精气神,重拾申花信心。但目前,现在的确到了该洗牌的时候了。
“老将战略”注定是失败的
“铁杆”球迷会 杨君文
对于申花而言,本赛季的联赛征程其实已经失败了。在其他球队缺少外援、欠薪甚至有可能退赛的情况下,申花居然能够掉落到保级组。从球迷的角度来看,这是令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的。球队在与国安的生死战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以及竞技状态非常差!但是,结果已成定局,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
12月的保级组比赛,放在过往赛季,已是接近冬训。现在距离12月为时尚早,想请问一下俱乐部的管理层,主教练人选有着落了吗?抑或是毛指导继续带队?无论如何,请务必尽快确立主教练。每个教练有不同的打法,球员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希望在12月比赛中,能够看到申花展现出休赛期训练的成果。
到了明年,老将们又将年长一岁,年轻球员是否能够接班?因此,保级组的比赛应该留给年轻球员,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在我看来,何龙海、王毅、朱越、汪海健等年轻球员都需要机会,不知俱乐部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安排?租借在外的年轻球员是否有召回的打算?今年的结果已经表明,“老将战略”注定是失败的,对于眼下的申花而言,为了未来,换血势在必行。趁老将们尚有一战之力,还能进行以老带新,帮助年轻球员尽快成长。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大问题,门将的短板已经在本赛季暴露无遗。曾诚易受伤的体质,李帅廉颇老矣,马镇难堪大用。那么,俱乐部对于未来门将位置上的人选是怎样一个打算?毕竟到了明年,曾诚也将年满35岁了。
更重要的是,对手阵容是削弱的,而我们则是在加强,今年主要的踢法,在我看来,更多的应该是以我为主。记得第二回合踢长春那场,下半场崔康熙自杀式地换人,后来就被逆转,当时真的是气得胸口痛,实在没办法接受,落到保级组,是莫大的耻辱!
作为球迷,我对于本赛季球队的表现非常失望。记得赛季前的出征仪式上,吴总当着全体队员和那么多球迷的面所喊出的豪言壮语,如今看来,两者相去甚远。相比竞技层面,我感觉申花在精神层面也需要提高。因为实力不济导致输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对于赢得胜利的决心,对于12月的保级组比赛,我希望看到球队能在精神层面有所改观,看到球队追逐胜利的决心以及落后时反败为胜的决心,希望能看到一支容光焕发的申花队。
我们需要有魄力的俱乐部
自媒体人 周晨迪
坐拥纸面实力中超前四的阵容,最后掉进了保级组——申花的这个赛季尴尬至极。
高开低走的背后,除了裁判、赛程、赛制这些老生常谈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项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影响了球队:气质。球队气质听起来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但当球员的技术和球队的战术处于同一水平时,所谓的气质就会影响在球场上球员的处理球选择与教练的换人和调整,在均势的比赛中影响胜利的天平。
举个例子,当广州队连续问鼎中超时,球队在国内赛场上展现出的,就是气质的不同。无论领先或是落后,广州队能有泰然处之的态度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气质的背后就是心态,是应对高强度比赛时的应变能力。而胜者的气质,就是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稳定。不稳定,正是这支申花队最大的问题。
这个赛季,在不少比赛中申花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控场与压制能力,对手也包括了国安、海港这样的强队和津门虎、大连这些所谓的弱旅。然而,申花无法延续这种压制力,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战术的反复与人员组合的不确定,另一方面就是在球队久攻不下或是丢球时无法保持状态与专注。生死战中开场15分钟连丢三球,这对于如今的申花来说显然不是正常的表现。
气质从何而来?对于大部分球队而言,气质是通过胜利垒砌起来的。而对于如今的申花来说,大量捧起过奖杯的国脚级球员加盟,无疑是提升球员气质的最好机会。纵观世界足坛,一两名“赢过”的球员加入,让一支处于上升期的球队迅速取得成功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这个规律在申花失效了。问题在哪里?从曾诚、冯潇霆、于汉超到吴曦,都是捧起过火神杯的球员,而且在加盟前不久还是冠军队主力。那么唯一的问题,只可能出在申花本身——我们的球队,真的在上升期吗?
如果从朱辰杰等小将,包括外租大放异彩的刘若钒、周俊辰们来看,申花毫无疑问在上升期。但在球队中,依旧有着大量的老将,大量从沉沦时期一路走来的旧将:他们为申花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当球队需要更进一步时,他们已经力不从心。
如果想要拥抱新的时代,追逐新的成功,俱乐部需要有极大的雄心和魄力,去击碎过去数年里的挣扎和不堪,完全挣脱那些给我们带来一次次失败和痛苦的枷锁。这些年里,绿地集团的投入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但要多久才能在球场上看到一支不同的球队?
从申花上一次争冠到今天,球队一直在得过且过着。偶尔的欢呼背后,总是一次又一次无奈的叹息。转眼间,已经快15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