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模拟机
新闻眼
编者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上海体育正用一波又一波的创新举措,为申城市民带来更多体育新体验、新服务。《东方体育日报》每周推出上海体育“新闻眼”栏目,通过解读、分析、评论、综述为读者“换一种方式”看上海体育:我是你的眼,带你领略上海体育的精彩无限。
在迎向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最后100天里,申城的冰雪氛围被推向高潮,可说是“天天有场馆开放,周周有冰雪活动,月月有冰雪赛事”。目前,上海已计划推出的冬季项目赛事活动就达到41项。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听冬奥倒计时的声音走进申城的冰雪篇章
从北京时间10月26日20点起,2022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倒计时牌就跳转到了“100天”。那么,在这段最后的冲刺期里,上海将在其中起到哪些助力作用呢?
10月27日上午,上海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广场举行。本次活动以“百万市民牵手冰雪,申城逐梦喜迎冬奥”为主题,设置了启动仪式、冬季项目市民体验,以及2021市民滑雪体能比赛等多个板块,活动持续到当天下午5点,前来小试身手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在接下来的100天里,上海计划推出41项冬季项目赛事活动。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申城冰雪运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其中包括了冰雪赛事的举办、青少年冰雪兴趣的培养和全民健身中涉及的冰雪活动等。“围绕北京冬奥会,我们希望能够把上海的冰雪文化进一步烘托出来,能够推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从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把‘夏奥’和‘冬奥’作为‘一体两翼’中的两个翅膀,共同推动发展。”
从2010年的首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至今,申城共举办了三届中国杯花样滑冰大赛、九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两届NHL冰球中国赛、三届上海超级杯及女子冰球冬奥会资格赛。同时,上海还是中国唯一举办过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世锦赛的城市。
据统计,2017年上海参加各类冰雪活动(训练)的人数为60多万人次,2018年、2019年参与人次呈几何级数增长,2020年上海全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更是增长至200万。目前,上海已累计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5000多场次,共有120万人次参与。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确定了39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特色学校名单。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冰场13块,室内滑雪场所34处,冰壶场地3个,8条冰壶道,各类冰雪运动场地分布于13个区、4所高校,全市共开展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冰壶、雪车、滑雪等七个冰雪运动项目。
据了解,未来上海将根据南方城市的实际情况,继续制定冰雪运动发展政策和规划,加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冰雪运动项目普及与推广,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在冰雪运动项目开展、赛事举办、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和“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作出积极贡献。
12月首办真雪滑雪赛
“一江一河”上谱体育新阕
预计再过半个多月,杨浦滨江的绿之丘段就将渐渐热闹起来。2021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赛中国巡回赛上海站,将于12月17日至19日在绿之丘举行。作为赛前筹备的重头戏,赛事雪道的搭建与赛前的造雪储雪工作预计会耗时约一个月。
“一江一河”知多少,体育谱上新意添。上周末,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刚在苏州河上百舸争流,而在一个多月后,随着这项城市越野滑雪赛的举办,黄浦江畔则将见证一项“上海第一次”的诞生——这是申城自开埠以来的首场真雪赛事。
对上海来说,这项赛事除了有“第一次真雪办赛”的突破意义外,还是“一江一河”发展规划的生动体育范本,是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冰雪名片。黄浦江和苏州河是上海的宝贵资源,无论从景观体育还是城市名片的角度来说,这项赛事都非常值得期待。
为了确保赛事能顺利举办,据记者了解,有关方面已经将过去十年间本市12月中旬的气候记录做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在当前专业水平的造雪储雪工艺下,上海12月中旬的气候条件适合举办此类城市滑雪赛事。
另外,必须要“划重点”的是,本次上海站的比赛时间定在12月17日至19日,届时已进入北京冬奥会选手名额争夺的冲刺阶段。为了争取宝贵的国际雪联排名积分,中国的滑雪运动员们一定会努力表现。所以,上海“破天荒”举办的这场真雪滑雪赛,其实也是助力北京冬奥会的有力举措。
冬日雪景常常都能牵动申城市民的心,更何况这还是一项受到国际雪联认证、与世界排名积分和北京冬奥名额相关的大赛呢?记者从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主席严家栋处了解到,出于对当前防疫规范的考虑,本次上海站的比赛现场可能不对观众开放,“但我们一定会协同有关方面,在电视直播、视频直播上花更多心思,力争让收看直播的观众能身临其境。”
另外,关于在上海站的比赛结束后,这条临时搭建起来的雪道是否能有被短暂二次利用的机会,目前也还处于有待讨论的阶段。“在这个问题上,后续我们可能协同有关方面进行讨论。比如,是不是能在比赛结束后拿出几天时间来让爱好滑雪的市民们上雪体验。不过就目前来说,这还是不确定的。”严家栋介绍道。
除了这场真雪滑雪赛外,在接下去的三个月里,上海还有不少滑冰赛事与滑雪赛事值得期待。比如,市青少年冰球锦标赛将在11月5日至14日举行,另外还有如市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市冰壶精英挑战赛等赛事。
从滑雪模拟机到室内滑雪场 再到季节性配套开展异地外训
上海模式“三步走”找到滑雪运动进城之路
在冬奥倒计时活动的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沪生活七年的德国人亨利克。比起一些别的外籍人士,他与我们这座城市有着更高的融合度,不仅把这里作为发展事业的根据地,同时还成了一位“上海女婿”。从小就爱滑雪的亨利克说,虽然上海没有天然雪场,但他已经找到了平衡家庭、工作和滑雪爱好的生活状态。
在冬季时会利用假期去北方的天然雪场里尽情享受,而在一年中更多的时候,则会利用分布在城市里的各类滑雪模拟机来保持“雪感”——这是亨利克的诀窍,也是很多申城滑雪爱好者不约而同的选择。
没错,说起滑雪运动,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往往都是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但是,上海走的却一直是另一条道路——一条契合了城市特质与气候条件的滑雪运动发展之路。
据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沪上的室内滑雪场所有34处。而从记者的实地走访来看,各式各样的滑雪模拟机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里滑雪新手入门和老玩家日常保持“雪感”的不二之选。
说到滑雪模拟机的都市模式,原国家滑雪队运动员、退役后来上海成为俱乐部教练的王篧忠很有感触。“很明显能感觉到,利用模拟机来进行滑雪入门和日常训练的市民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俱乐部里最小的学员是三四岁,最年长的学员80岁,因为配套了教练并且模拟机的速度都是可调控的,所以安全性上也没问题。”
从滑雪模拟机到室内滑雪场,再到根据季节性配套开展的异地外训,在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主席严家栋看来,上海的滑雪运动发展正呈“三步走”。
“目前,上海一些商场里有了以模拟机形式来开展运动的滑雪场所,而且数量在增加,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哪怕在东北地区,在非雪季的时间段里,人们想要滑雪大多也得找室内雪场。那在未来,建在上海临港地区的冰雪世界项目,它会是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第三步,爱好滑雪的人肯定还是要去享受大自然中的环境,目前上海已经有好几家提供异地外训配套服务的滑雪机构了。”在严家栋看来,这样的“三步走”是符合上海城市特质与气候条件的一个理想节奏。
对刚生出滑雪兴趣或者初入门的人来说,模拟机可以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他们提供一个更容易接触滑雪、更容易练习基本功的途径。“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上海开展模拟机教学的滑雪场所变多了,而且它们大都开在商场等能提供多重便利的地方。这也是滑雪运动在进入到城市后的一种发展新趋势。”严家栋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