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中美混双首秀全胜 “乒乓外交”2.0,中美混双早有先例 “小球转动大球”代代传承
第A08版:乒乓 2021-11-26

“乒乓外交”2.0,中美混双早有先例

张立

庄则栋送科恩礼物

50年后,再度续写“乒乓外交”

本报记者 张立

中美关系中,“乒乓外交”是一个重要转折点。1971年,日本举办世乒赛,我国选手庄则栋与误坐中国大巴的美国选手科恩交谈,正是这一小小的举动,成为融化中美僵局的关键。两国选手在世乒赛期间建立了深厚友谊,互送礼物的友好场景也被记者拍下。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了美国。当时考虑到美国选手的水平还比较低,中方就安排了中美混合配对双打。两国球队的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也是从那之后,两国关系迎来真正“破冰”。

如今,中美“乒乓外交2.0”正在路上。刘国梁说,这次世乒赛的意义不一般,除了是一届世乒赛外,也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50年前‘乒乓外交’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50年后我们用行动进行延续,所以这次比赛推出两对混双展示给世界球迷。我们希望在美国作为东道主的这次比赛中,能让两国的健儿都取得好成绩,让两国的球迷和粉丝掀起乒乓热潮。”可以说,此次中美选手配对出战世乒赛,在赛场上实现“合作共赢”,完美诠释了体育超越国界、种族和意识形态,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也是和平友谊的桥梁。

事实上,中外组合亮相世乒赛已有先例。早在2014年,中国便提议世乒赛双打项目允许跨协会组合,并得到国际乒联的支持。2015年苏州世乒赛和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上,中国乒协都曾积极推动组成跨国配对,许昕和梁夏银这对中韩组合还斩获了2015年世乒赛混双金牌。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让乒乓球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许多教练和选手“走出去”,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很多外国球员“走进来”,到中国参加联赛或训练,在切磋进步的同时,与中国选手加深交流,建立友谊。

正如刘国梁提出的“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理念那样,未来,小小乒乓球将继续讲述“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