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本周三下午,“申城逐梦喜迎冬奥”上海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主题活动在体育大厦举行。从上海体育博物馆内刚刚开幕的冬奥主题临展,到沪上体育界人士齐聚一堂齐谈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再到方兴未艾的冰雪进校园……在北京冬奥会闪亮的光环下,申城也献出了极具本地城市特色的一份力量。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冬奥主题临展
持续到盛会落幕
2018年平昌冬奥会,当邵奕俊出现在男子四人雪车的赛场上时,缺少天然冰雪资源的上海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冬奥第一人”。而如今,邵奕俊在平昌冬奥会时佩戴的头盔和穿着的比赛服,就陈列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的冬奥主题临展中。
为迎接和宣传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海体育博物馆第四展厅“未来之窗”华丽变身,打造成为以冬奥和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临展,共计展出53套116件展品,分布于三个单元展柜和14个开放性展台,让冬奥知识“看得见、摸得着”,近距离感受冰雪运动和冬奥魅力。
如果您去到这次临展的现场,在近距离参观邵奕俊那件红色的冬奥比赛服时,其实可以多留一个心,因为这件衣服还自带一个背后的故事。“我们在接收来自邵奕俊的这件比赛服捐赠时,很惊讶地发现衣服背后有一个破口,起先不明缘由,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在参加平昌冬奥会时被身后的队友不小心弄破的,当时还流了血。”上海体育博物馆工作人员鲁宏伟向记者介绍道。
在本次冬奥主题临展中,第一单元展柜的主题是“逐鹿冰雪、赛场峥嵘”,主要介绍了冬奥会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及中国走进冬奥会的一步步历程。
第二单元展柜的主题是“群英荟萃、冬梦神州”,运用大量普及性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北京冬奥会,7个大项、24个小项的项目图标,吉祥物冰墩墩,一本《打开中国冰雪》的立体书以及运动项目、赛区场馆介绍等都在14个开放性展台上一一展示。
第三单元展柜的主题是“北冰南展、雪耀申城”,向大众讲述了上海从清末“冰雪洋运动”登陆中国的滩头,到虹口出现的第一家水泥地人造溜冰场,再到成为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桥头堡的发展历程,展现申城在发展冰雪运动中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冬奥主题临展还迎来了“冰山上的来客”——一台比赛用的单人雪车。雪车项目与上海的渊源可不仅仅是邵奕俊,要知道,国家雪车队还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上海市体育局的联合共建项目。正是有鉴于此,所以这回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才特意将这台体积不大但重量惊人的雪车不远千里从北京延庆赛道“请”到了上海体育博物馆。
雪车运动见证了上海冰雪健儿的奋力拼搏与追求卓越,在上海体育博物馆冬奥主题临展中,这台雪车也将与参观者一同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前去观展前
要先预约哦
上海体育博物馆位于南京西路15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大厦内,该博物馆采用免费不免票的接待办法,所以市民们在前去观展前要记得预约。
本次冬奥主题临展包含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的整体展陈内,不设单独预约通道,想要前去观展的市民可关注“上海体育”政务微信,进入“上海体育博物馆在线服务”小程序进行实名制登记预约参观,也可携带身份证前往上海体育博物馆服务中心,按照现场指示进行线下预约参观。
上海体育博物馆的开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9:30-11:30(11:00停止检票),14:00-16:30(16:00停止检票);节假日、其他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开放时间。
从模拟机到室内雪场
用“三步走”解题都市模式
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桥头堡,上海冰上项目的发展要早于雪上项目,不过,从近几年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后来者亦有赶超之势。
截至10月底,上海共有冰场13块,室内滑雪场所34处,冰壶场地3个,8条冰壶道,各类冰雪运动场地分布于13个区、4所高校,全市共开展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冰壶、雪车、滑雪等七个冰雪运动项目。据统计,2017年上海参加各类冰雪活动(训练)的人数为60多万人次,2018年、2019年参与人次呈几何倍数增长,2020年上海全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更是增长至200万。
从滑雪模拟机到室内滑雪场,再到根据季节性配套开展的异地外训,在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严家栋看来,上海的滑雪运动发展正呈“三步走”。
“目前,上海一些商场里有了以模拟机形式来开展运动的滑雪场所,而且数量在增加,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哪怕在东北地区,在非雪季的时间段里,人们想要滑雪大多也得找室内雪场,那在未来,建在上海临港地区的冰雪之星项目,它会是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第三步,爱好滑雪的人肯定还是要去享受大自然中的滑雪环境,目前上海已经有好几家提供异地外训配套服务的滑雪机构了。”在严家栋看来,这样的“三步走”是符合上海城市特质与气候条件的一个理想节奏。
据了解,未来上海将根据南方城市的实际情况,继续制定冰雪运动发展政策和规划,加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冰雪运动项目普及与推广,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在冰雪运动项目开展、赛事举办、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体育老师成就校园大舞台
在这次上海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主题活动中,发言嘉宾名单上除了有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严家栋、北京冬奥会上海籍冰壶裁判王珏等大伙儿想象得到的体育人士外,记者还看到了一位小学体育老师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就要从沪上近年来连续不断的各类“冰雪运动进校园”推广说起了。上个月的某一天,上海市杨浦小学二年级的120名学生分成三批,去校外上了一堂特殊的“滑雪体育课”。按照计划,在通过理论知识普及、身体素质选拔、学生与家长意愿的沟通后,杨浦小学将建立起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支校滑雪队。
近期,随着一项沪上学校新兴体育项目试点计划的启动,上海有16所小学走入到了滑雪运动普及推广的这片版图上。杨浦小学便是这16所小学之一。而参与到本次上海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主题活动发言交流中的郭珅老师,他便是杨浦小学主要负责冰雪项目的体育教师。
郭珅老师告诉记者,杨浦小学之前就是“全国冰雪特色学校”,只不过以前的特长是体现在冰上。“我们学校从三年前开始接触花样滑冰队列滑,最初那批练习的孩子现在已经升到五年级了。”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已累计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5000多场次,共有120万人次参与。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确定了39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特色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