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耿
电影《罗马假日》使双轮踏板摩托车成为这座“永恒之城”的象征。穆里尼奥也爱骑着这样的一辆小摩托在罗马的大街小巷溜达。在跨年夜,他来到马萨拉街的火车站附近为流浪汉分发能维持数天的生活必需品,包括有糖果、意大利面和肉罐头。穆里尼奥在那里待了一个小时,他跟那里的流浪汉闲聊,同时承诺他会再来。
事后,穆里尼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多张流浪汉营地的照片。他还写道:“请不要假装你不知情,不要忘记现实,不要忘记他们!他们存在,他们无所不在,他们需要你们!他们需要我们所有人!”大约相当于写了一篇小学生作文《记罗马火车站的一件好人好事》。
穆里尼奥这样的达观和通透之人,依然还做不到“无相布施”,做了要记下来。不过,他能与流浪汉聊上一个小时,还是让人信服他的善是发自真心,而不是一场秀。说明他已放下身份地位,与任何人都有得聊。
在这一小时里,他会聊些什么?是人生的不如意还是得意事?流浪汉们又会问他些什么呢?如果穆里尼奥突然站在我的面前,我大概率不知道该问些什么。如果我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体育记者,掌握了穆里尼奥在每个新年做善事的规律,或许我会化装成流浪汉,混迹其中,在谈笑声中突兀地杀出一个很专业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这么做,当我老了,我会后悔:我不仅用一己之力使得行业更卷,也伤害了一个老人的信任和善心。如果总编非让我去,我会安静地观察穆里尼奥的一举一动,不打扰他,使自己的存在感降为零。
穆里尼奥去火车站布施,不是一则体育新闻,确是一篇最好的体育人物稿。穆里尼奥已经五十有八,除了银发尽染,也已开始发腮,棱角锋芒早已不再,还爱做些善事。他骑着小摩托行驶在烟火气的市井,就是罗马版的窦唯。
可是,我们对穆里尼奥的印象还停留在足球狂人的叙事框架中,尽管他的皮相已撑不起这样的人设。我们对穆里尼奥的刻画需要补上年老的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