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闻超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自己也反复思索了挺久,我有两个疑问:一是,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或者才有资格说,足球是生活的全部?二是,当足球不是全部的时候,我们对足球的喜欢是否仍有意义?
2月6日19时,女足亚洲杯决赛上演,中国队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连扳三球,最终3比2力克韩国夺得冠军。那天晚上到今天为止,我们每次重看当时的集锦,依然会有一丝头皮发麻的感觉,没办法,那么多年里,属于中国足球“赢”的时刻实在太少了,以至于我们多么希望,这一刻能够多停留一会儿。
关注那场决赛的人有很多,海港同济女足的姑娘们自然是其中之一。曾经和许多女足国脚一样,在普陀女足受训的队长曹嘉仪告诉我,那天晚上她和许多人一样“那是激动坏了”。事实上,曹嘉仪是那个曾经更贴近于女足姑娘们的人。“2016年的时候,我就去看上海女足打女超了,我们很多人都在,那个时候我们是球童,可以在场边看比赛。”她笑着说,后来她和队友们因为各自不同的前程目标各奔东西,有些人继续学业,有些人转战职业赛场,再要聚到一起就不容易了,“有机会的话,我们会找一个所有人都闲着的时候,一起去看看钱老师(普陀女足功勋教练钱惠)。”
这支海港同济女足阵中,2000-2002级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球员都有,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日后都要继续以学业为重,足球是她们实现自我、锻造自我的一块“敲门砖”。但足球,又一直是她们从小至今的喜爱。
2000年出生的中后卫周璐,小时候还练过画画,不过在二选一的时候,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足球。“小时候也梦想过做画家,后来觉得自己的性格还是更好动一些,就继续踢球了。”现在到了大学,没有训练和比赛的时候,她报名参加了刀画社团,既能踢球又能重温少时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2001年出生的门将季杰来自江苏南通,在小学时通过选拔进入了校队,10岁那年还参加了市级选拔。在成为门将之前,她还想踢后卫,原因是“喜欢保护队友的感觉”。在她身前,2002年出生的中后卫孙彩钰来自山东淄博,大学期间最期待完成的一件事是把驾驶证考出来,“因为我想去更多的城市看一看、走一走,最想去的地方是南京,那里好吃的东西很多。”
这群踢球的女生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空闲时她们也爱做个美甲、看个综艺,有些喜欢喜剧、有些喜欢悬疑烧脑题材。恰好处于最美好的年纪,也有人向往甜蜜的恋爱:“大学期间想完成的事情?那就是找个男朋友!理想型应该就是个子高高的、打球帅帅的吧……其实也没有什么理想型,遇到了有喜欢的就行对吧?”2002年出生的中后卫沈倩倩笑着说。
敢想、敢为、敢爱,是年轻一代应有、共有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这群海港同济女足队员身上,能够清晰感受到浓厚的青春气息与活力。因为足球,她们相聚到一起,也因为她们对足球的喜爱和坚持,让各自有了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足球毫无疑问会继续陪伴她们的人生,它并不总是需要成绩、荣誉乃至名利。由兴趣出发的喜爱和投入,往往更有收获的可能,之于生活中的每件事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