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又一届奥运会落幕了。从发放“参会报道证明”,到媒体中心里密集响起的“Xiexie”“Byebye”,再到最终,提供你能想到的一切大赛信息和采访素材的Info不再更新——终于,作为赛会注册记者的你明白,这届奥运会成为了历史。
从2008年到2022年,这些亲历的奥运会,每一次都能给我带来厚重的感动。这份感动的起点或实质是相似的,但由完全不同的人物来传达。体育是一场真人秀,而奥运会恰是这一系列秀的决赛,这个超级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事先预计,没有剧本,没有NG镜头,一气呵成,自成结局。
单板少年苏翊鸣在走下领奖台后与偶像麦克莫里斯搂在一起,这是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打动我的镜头。竞技的本质就是后来者突破前辈的统治,建立起自己的时代,而体育的魅力正是前辈引领后来者走上这条永无止境的挑战自我之路。苏翊鸣和麦克莫里斯用最直接的方式阐述了这一点。
几天后肖恩·怀特的告别令我既感慨又意外。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告别,对于怀特这样在聚光灯下从孩子成为老将的明星,恐怕他早就想好了要说的一切。但所有人都没想到,他的最后一跳以失败告终,距离奖牌只差了那么一点点。这次失败给了他慢慢走下U槽雪道的机会,这是只能属于他的真正的谢幕。怀特曾是单板之神,但他从不隐藏自己人性的一面,哪怕其中藏着不光彩。他在索契跌回凡间,又在平昌重新找到对滑板的爱,而在北京,怀特以回归凡人的方式谢幕,对这位真性情的家伙可能是最棒的结局。
我有预感徐梦桃会夺冠,因为她在空中技巧混团决赛失利后表现出的大度和气场,证明她具备了真正的冠军之心。然而更动人的并非是徐梦桃的霸气夺冠,而是当最后一跳的阿什莉·卡尔德维尔动作失败、注定无缘奖牌时,这位同样出战了四届奥运会的美国选手,第一时间拥抱了徐梦桃,“桃桃,我为你自豪!”用一句老套的话来形容这个场面——“这就是奥林匹克”。
还有许多亲历的镜头难以忘怀,比如谷爱凌在胜利滑行中那个调皮的“哥萨克”,那一刻,她是18岁的少女,而非被塑造得完美的偶像;又比如,在“奥林匹克最艰苦的一战”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因天气恶劣改为30公里)中,冠军博尔舒诺夫在终点处给了最后一位冲线的希腊人安吉利斯一个无需语言的拥抱……限于篇幅,不一一阐述。
这些画面,这些微光,恰恰是奥林匹克最大的魅力。奥林匹克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每一个渺小的灵魂发自内心的呐喊,将心中的爱与光传递出去,总有一天,他们会被听见。
北京冬奥会落幕,奥林匹克世界又将进入新的一个周期。终章即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