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葛爱平
中国足协日前发布《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联赛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俱乐部欠薪解决方案及处罚办法。
办法规定,设立三个时间节点,参赛的欠薪俱乐部在三个时间点内分别解决欠薪不低于30%、70%和最终100%。这显然与中超当年设立的职业俱乐部参赛准入门槛严重不符。当时的规定是,只要欠薪,就不得参赛。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护教练员、球员的利益,让俱乐部在正常状态下运行,使联赛有秩序地进行。
但是,现在的外部环境已经与制定规则时不可同日而语。一些行业的经济情况相比过去发生巨大变化,疫情使有些俱乐部的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资金严重短缺,除个别俱乐部外,绝大多数都发生欠薪情况。必须承认这个现实,那么,怎么处理这棘手问题呢?
如果仍然按照当初制定规则时的初心,不合规,斩立决,那么大多数俱乐部将会被退出,中超16支队伍将失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即使中甲、中乙有替补上来,水平也去之大半,这样的比赛还有进行的意义吗?
很多时候,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审时度势,当势不在时,也要应时而退。我认为足协此时的决定,虽然万般无奈,但不失为解决目前困境的办法。
中国的职业联赛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负重而行,并没有完全实行市场化、职业化,其发展曲线也一直起伏不定。从一开始起步的顺利,到顶点时未能趁势进行深化改革,对大地产商依赖过紧,造成自身造血功能的严重不足。之后再一波盛起时,光图着表面光鲜,没能利用兴盛进行结构改革,加速自身经营能力的建设,摆脱“企业队联赛”的实质内涵。最好的时光错过,以致之后进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等改革时,已经到了由盛至衰的下坠中期,投资人自顾不暇,改革并没有带来预想的积极效果。一直到现在,大多数俱乐部断粮缺粮,别说改革,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面对这一地鸡毛的惨状,球还是要踢的,否则这项运动在中国倒退数十年将是不争的事实。
先松绑,先活起来,有球踢,有比赛打,生存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足协颁布这项新办法,暂停过去准入规则中对欠薪俱乐部零容忍的清零政策,对于中超及各级职业联赛的进行,对中国足球的继续,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还有什么比活下来更重要?愿中国职业足球早日度过这艰难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