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一心移疫,滨肩作战
第A05版:球迷谱 2022-04-13

一心移疫,滨肩作战

陈嘉明

随着市政府发出号召,越来越多的党员纷纷响应,在这抗疫的关键时间点挺身而出,积极投身到志愿者工作中。

在浦东金杨街道,就有这样一名申花球迷,尽心尽责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叫张滨,虽然退伍多年,但面对疫情,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身体力行地为封控在家的市民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陈嘉明

因梦想参军,

足球成为业余爱好

今年43岁的张滨,目前在某港资银行从事行政安保管理的工作。他在1997年底参军,已经退伍22年。“因为家里几代人都是军人,受到长辈的影响,我也自愿参了军,这是我从小立志的梦想。遗憾的是,迫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考入军校的梦想。”回忆起往事,张滨五味杂陈。

在部队期间,张滨服役于陆军某炮兵团,从事炮兵侦察计算工作,还做过连队文书、军械员及仓储的管理员。“当时我经历了队里的每一次光缆施工和实弹演习,也参与了1998年抗洪抢险救灾,并在当年的全师炮兵侦察计算兵军事比武大赛中获得团队第一名、个人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团嘉奖。服役的三年里,我每年都荣获‘优秀士兵’的称号,并在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尽管时隔多年,每当回想起那段经历,张滨依然历历在目。

在部队繁忙的训练之余,张滨往往会选择足球作为消遣,以此打发闲暇时光。除了不定时参与一些球赛过过脚瘾,他更多的则是关注申花。“应该说从1994年职业联赛伊始,我就成为了一名申花球迷,至今已有28年。大多数时间里我都只是‘电视机球迷’,直到2015年有幸加入蓝魔球迷会后,除非遇到一些紧急的事,基本确保每个主场比赛日都能踏上看台。”

在张滨众多的现场观赛中,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是2015年的足协杯上海德比。“那场比赛无疑是近些年来最精彩的德比了,堪称中国足球的天花板,后面应该很难有比赛能超越了。双方大打对攻战,在一场比赛中居然同时囊括了倒钩、吊门、远射、头球以及任意球,实属罕见。当时我就站在北看台球门后,每次申花进球都能燃动全场。能够现场目睹这样一场神仙球德比,实属幸运。”时至今日,张滨仍觉回味无穷。

如今,张滨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为了一名申花球迷。在他看来,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现在他上初中,因为学业繁忙所以看得相对较少。以前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带着他一起去现场看球,每个周末都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张滨笑着说。在他心里,不论是老申花还是现在的申花,“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是申花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他希望儿子在日后面对挫折时能够学会的精神。“这就是我喜欢申花的理由,优雅轻狂的蓝色是我最钟爱的颜色之一”。

党员挺身而出,

退伍不改军人本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一名退伍军人,张滨清楚地意识到,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觉悟,也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政治使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我有必要冲锋在前,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献出一份力,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张滨坚定地说道。

得知小区即将被封闭隔离,张滨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菜市场采购物资。“战斗未打,粮草先行,这是我作为退伍军人积累过的经验。”他笑着说。回家放下物资,他转身来到居委会,选择做一名抗疫志愿者。“当时我心里想的是,哪里重要就去哪里。”小区被封闭后,南门是联系外界的唯一通道,“那你就去南门那里做志愿者吧,那里的快递、外卖、维持秩序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有问题吗?”“当然可以,请放心。”虽然不能确保是否能够胜任,但是张滨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于他而言,既然选择了南门,直面这场持久战,那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发挥自身作用。而他心心念念的,便是为隔离在家的市民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帮助。

张滨居住的小区是浦东金杨街道中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小区,常住居民将近6000人。利用服役期间和平时做安保行政管理工作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张滨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一起扛起了坚守小区唯一通勤出入口的安全保障工作。据他向记者介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进入小区的快递包裹和外卖食品进行分类和管理、为封控楼栋的住户进行对点的派送,以及对于特殊身份需要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并做好登记。

看似简单的任务,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毕竟,在平时看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按照防疫工作执行的情况下,困难似乎一下就被放大了。“各种团购、抢菜的物资蜂拥而至,许多跑腿小哥纷至沓来,经常是我们在对接上家的同时下家也来了,然后第三家第四家……对于面临闭环管理的小区居民来说,情况显然是一团糟的。我不得不和伙伴们强打起精神,提高分拣凌乱物品的效率,分门别类、按序做好整理工作,一切都是为了让居民能够有条不紊地获取自己的快递物件。经过第一天相对手忙脚乱的场面,我们总结了经验,在后续工作中改进了许多方式方法,从开源节流合理分配,到分工协作相互协调,整个流水化操作日渐成熟。相信日后会有更加合理的规划,我坚信南门不难!”张滨的语气里透露着坚定。

获媒体报道,

所有付出都值得骄傲

因始终在防疫工作岗位认真负责,张滨受到了街道领导的表扬,更是获得了媒体的注意和报道,小区防疫工作的录像已在东方卫视有过播报。“有幸作为志愿者的一分子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所有的付出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知晓,这无疑是值得高兴的。然而,抗疫远未结束,我们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此刻的张滨,头脑显得颇为冷静。

通过多方的努力,小区南门的相关工作成效显而易见。各种快递的收发工作在有序进行中,居民们相应的要求也在志愿者的细致工作中一一得到满足。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身影,映衬着一张张真挚的笑脸。“很高兴地看到,在强有力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都慢慢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为社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无论年龄大小,我们志愿者都在社区居民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斗志。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到现在的几十人,相信用行动证明往往会比号召来得更有力。金杨加油,浦东加油,上海加油!”

当然,并非所有尽心尽责的付出都能够得到理解与尊重。这在张滨看来,最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好。“此前我们志愿者基本都是把东西对号入座地交付到居民手中。如果字迹清晰,不会造成差错。若是字迹不清,就会造成错拿和丢件的情况发生。有两位阿姨因为认错了包装袋外标记的楼道号而错拿了两袋米,使得原本的物主怪罪到志愿者的身上。万幸经过沟通,最终完璧归赵,一场误会得以解开,避免了志愿者承担了原本不该有的责任。另外,茶余饭后有些闲着无所事事的居民会把小区志愿者当作调侃的话题,戴着有色眼镜表示志愿者是有偿劳动。“其实我们都是无偿的呀,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我相信绝大多人数都能理解我们,但是因为有这样的蝼蚁之心,会让一直坚持战斗在南门的志愿者寒心。好在问题不大,大家心齐就好。”张滨轻轻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毕竟,从3月10日小区封控至今,去掉中间临时解封的三天,他实际已经在岗位坚守了整整一个月。

通过张滨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南门在悄然间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原本只有几个货架的简易房,发展成如今支撑起几个店铺的“南门市集”。这样巨大的变化,让小区居民对南门平添了许多好感,一声声“谢谢”,一句句“你们辛苦了”,是对南门志愿者付出的最好反馈,同时也让所有几乎零经验的志愿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能够几乎确保每天零丢包率,低于5%的投诉率,这已然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成绩。”张滨自豪地表示。

如今的南门能够获得较大的成效,在张滨看来,不仅有络绎不绝的志愿者的支持,更应该感谢每个人背后的贤内助的支持。毕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攘外必先安内,就因为后方安稳,所以前线才能有颗打胜仗的决心,我想对各位贤内助真诚道一声感谢。”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对于张滨而言,“戎装不在,军心依然”。“现在正是党和国家检验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契机,这也是我挺身而出申请成为抗疫志愿者的初衷。或许这份工作对于别的志愿者来说比较有新鲜感,但它对我来说如同一场持久战、消耗战。怎样用经验来分配和管理,优化分工和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和相得益彰,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无论如何,大家都在为上海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希望小区尽快能够解封,这座城市能够恢复到曾经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