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李霄鹏半途接手国家队,并没给国家队带来幸运。国家队依然按着惯性向下滑,不可阻挡。
当李霄鹏接手的时候,人们曾经有过幻想,幻想这位情商高的主教练能够给队伍带来运气。但是,足球比赛最终比的是实力,而不是情商。如果情商能够化作实力,那么教练员应该从心理学教授当中挑选了。
许多声音传来,为什么要换下李铁,他的成绩还比李霄鹏好,如果当时不换……让李铁继续干下去,弄不好会……
因为李霄鹏没有力挽狂澜救国足于水火之中,或者成绩甚至不如前者,就认为换人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很可笑。且不讲李霄鹏接手时,国足已经基本上大势已去,尤其因为有一个很长的间隙期,归化球员的身体状态已经与之前不能相比,而他们的存在,是前一阶段比赛中,中国队能够偶尔出彩的原动力。
李铁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这是中国队能够在只有10%出线可能的情况下,获得出线的唯一机会,但是他没有抓住,使得事实上中国队过早地与出线告别了。
这就是中国队出线路上再次跌倒的事实。当然,如果李铁当初真的很用心地用好归化球员,中国队也未必就能够获得出线机会,但毕竟有希望。如果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去踢12强赛呢?
但是,如果是李霄鹏呢?坦率地讲,我也并不抱太多希望。我承认李霄鹏业务能力在国内同行里属于比较强的一位,但是以目前国内教练的水平,带领目前的国内球员,是不会给人惊喜结果的。比较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中国球员与亚洲对手的差距,不是缩短了,而是拉大了。
因此,对于中国足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我们不应该有太高的奢望,那是不切实际的。其次,如果有外教带领中国队,可能会在现在的实力基础上少犯一些错误。
足球就足球,不应该有太多足球业务之外的因素,作为世界足球中的一部分,中国足球不可能独自以自己的方式运行,这其中包括“只有中国教练才能带领中国队”这些偏执的说法。
不管李霄鹏是继续就任,还是半路下课,并不说明李霄鹏有多大能耐或者能力不够,在中国教练群中,李霄鹏并不是特别出色的一位,也不是非常糟糕的一个。他只是之一,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