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鹏一直都记得当年自己在鲁能足校踢球时做过的那个梦。“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梦。”多年之后,转会到上海申花的栗鹏在跟记者聊起小时候踢球的梦想时,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个年龄的孩子,谁还没有一个球星的梦呢?谁没想过在一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中,最后一分钟绝杀了对手,而打进关键进球的那个人,就是我。”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从2010年第一次踢上中超,12年的时间里,栗鹏不是没有进过球,而且也曾有过代表青岛中能队绝杀上海申花这样的“壮举”,但好像没有哪一次,能让栗鹏像这回攻破广州队大门、几乎凭借一己之力为武汉长江队拿到3分这样,心静如水。
“一个角球,点刚好在我头上,一顶就进了,运气比较好。”凭借着栗鹏的进球,赛季开始前还被认定是降级最大热门的武汉长江队不但在广州队身上全取3分,更是用一波三连胜,迎来了球队中超队史的最佳开局,但作为“关键先生”的栗鹏,却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冷静:“联赛还长,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来。”
小时候,栗鹏对于足球的执念,来自于“能吃饱饭”。
出生在河北邯郸的栗鹏从小家境并不算好,一家人的生活,基本来源于父亲开的小吃店,但即便如此,进入小学之后,他的身高依然超过了很多同学一截,这也让他得到了学校体育老师的青睐,成为了学校田径队和足球队的一员。
真正走上专业足球训练道路,用栗鹏自己的话说就是“迷迷糊糊”的,而这四个字,似乎也成了他后来成为职业球员之后依然没能撕掉的一张“标签”。
“当时足校到我们学校来招人,我们体育老师说你可以去跟着练练,然后到了足校之后,发现能够吃饱饭,再然后好像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那个时候的栗鹏可能并不知道,那个能吃饱饭的机会,有时候是靠父母借钱来交足校的学费给他“换”来的。后来,栗鹏从河北去了山东,加盟鲁能足校,跟随U15和U17球队拿到了全国冠军——曾经有记者问栗鹏,为什么会选择到鲁能足校,他的回答是“因为鲁能足校不收钱”。
刚踢上中超那两年,栗鹏挣得并不算太多,除了给自己留下基本的生活费用之外,栗鹏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父母,以此来补贴家用,以至于当时有队友开玩笑地说,只要是花钱的事儿,基本是可以不用叫他了。
没有人知道,一向不擅长言辞的栗鹏的心里,到底“藏”着多少事情,但是12年前跟他在青岛中能做过队友的很多人都记得,在第一次代表球队首发并且在比赛中打进一球之后,赛后回到更衣室的他,放声大哭,谁来劝都劝不住。比赛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栗鹏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没能从那种情绪中走出来,几次落泪。那一刻,这个当时不满20周岁的年轻人,似乎也在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诉说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压力和种种委屈。
“社恐少年”唯一的朋友就是足球
栗鹏的职业足球生涯,似乎总是绕不过去“上海申花”这四个字。
2010年,栗鹏被中能队主教练郭侃峰从鲁能带到了青岛,并且逐渐坐稳了球队主力中卫的位置,而他在中超赛场上的“成名作”,正是2011赛季主场与申花队一战。那场比赛中,栗鹏在全场比赛进行到第90分钟时,利用一次角球机会将球打进,绝杀了那个赛季还在征战亚冠联赛的上海申花队,整个城市也因为这样一场胜利而沸腾了。
那一年,栗鹏只有21岁,是整个中超屈指可数的年轻主力中卫,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自带的进球属性,他也因此得了一个“带刀侍卫”的称号——用郭侃峰的话说,就是“只要这小子正常发展,未来一定可以在国家队主力阵容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内向的性格限制了栗鹏的发展,不善言辞却又内心倔强,无论是效力青岛中能期间,还是后来转会到了上海申花,能够真正走进他的世界的人,并不算多。“有的时候,他(栗鹏)也想着融入到身边的人当中,也会跟大家开个玩笑什么的,但有时候真的不在一个频道上面。”跟栗鹏做了几年时间的队友之后,一位申花队员依然清楚地记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到客场比赛,我原来在那里踢过球,在机场的时候,我们几个人随便在聊当地有什么好吃的,他过来冲着我说了一句,这是你的地盘,你是球霸,可得罩着我啊。其实我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可是这样的话,让我听了确实挺无语的。”
自己这样的性格,栗鹏自己心知肚明,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宁可选择一个人独处,上网、玩足球游戏,自得其乐,但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成了他所说的“我的朋友就是足球”。
像许多身材高大的中卫一样,身高1米87的栗鹏正面防守能力出色,逼抢凶狠,具备相当不错的防空能力,但相对较弱的脚下处理球能力,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出现的“思考人生”,一直阻碍着他成为中超最顶级的中卫。无论如何,经历了在中甲联赛的蛰伏之后,以武汉长江球员身份重回中超的栗鹏,已经在新赛季用一粒金子般的进球和三连胜,迎来了一个好的开始,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样的状态保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