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女排二传手诸韵颖
观看了女排世锦赛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对阵意大利的比赛后,我觉得输球虽然可惜,但还是能够看到中国女排的进步。在世锦赛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中国女排整体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
意大利队目前的竞技水平是非常高的,整支队伍完成新老交替之后比赛心态也很平稳。特别是意大利队的接应埃格努,几年前还是一个失误率特别高的队员,状态好的时候特别好,状态不好的时候特别糟糕。如今,埃格努已经成长为非常成熟的球员,不仅打吊结合,在乱球的过渡处理上也非常稳定,是意大利队的定海神针。
对于中国女排而言,目前的整体实力确实无法与意大利队相抗衡。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女排的进步。在蔡斌指导上任后,中国女排的快变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拥有非常不错的战术体系。在朱婷、张常宁不在的情况下,我觉得李盈莹和龚翔宇的表现非常好,承担起了中国女排的得分重任。比赛中,在整体到位的前提下,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发挥是可圈可点的。
差距在哪里?我认为,首先是在球队涨分的时候,中国女排的发球失误太多,冲得太厉害。好不容易连续得分了,突然一个发球失误,这就会给对手很好的喘息机会。在这一点上,中国女排和意大利队有差距。当然,冲发球还是必要的,若是出界一点点也算是正常失误。但是,若发球下网的次数太多,这就是无谓的失误了。
除了发球,中国女排的一传也要进一步加强。意大利、巴西这些欧美球队都具备男子化的爆发力与速度,这个现象是一直存在的。在面对对手的大力发球时,我们队员接一传的稳定性还是有待加强。一旦出现连续卡轮,整个队伍的心态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压力进而会落在两个主攻手上面。自身发球失误后,一传也没有接好,分差就会很快拉开。
此外,在这场比赛的前一局半,中国女排也暴露出二传组织的合理性问题。当后攻对李盈莹已经形成三人拦防的时候,二传手需要在战术体系上进行变化,需要更好地进行量变拉开以增加中间的后攻牵扯。刁琳宇在本届世锦赛中的个人数据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就整体而言,她的表现已经很好了,但是在面对强敌时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
比如这场比赛的第三局,中国女排打得非常漂亮。以发球带动拦网,中国女排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进攻体系,丁霞替补上场后对于进攻战术的组织就比较合理。特别是龚翔宇在二号位受阻后,很快在三号位打了几个交叉球,明显牵扯到了意大利的拦网节奏,形成半人或者单人的拦网,进攻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这一小局的胜利也证明了,中国女排在对阵意大利、巴西这些强队时,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要想填补这些差距,中国女排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比如在发球、一传这两方面,意大利的自由人实力非常强,因为她们在平时的训练、队内对抗中就已经适应了很高水准,所以她们在比赛中就不会遇到太大的挑战。可以仔细看一下意大利队的慢动作片段,自由人的防守选位非常精准,不需要用蛮力或者翻滚去救球,很多时候很轻易地接起了李盈莹等人的扣球。
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于埃格努这样拥有超级力量、超级高点的球员要研究得更加深入,在攻防的衔接方面还需要下很大功夫。比如选位,埃格努习惯在高点超手打长线,那我们在选位上怎么取舍?相较而言,我们在后排的防守、在选位的转变上没有意大利做得那么细致。另外,意大利队现在的稳定性特别高,队员不会因为丢掉一局就乱了阵脚,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这一点,也是中国女排需要成长的地方。
总而言之,中国女排在这次世锦赛中的发挥还是可圈可点的,有进步,也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中国女排还需要更多的大赛以及平日的刻苦、科学训练来提升自己,进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团队,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队伍的成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