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哲
按照中国足协之前规定,1月31日是各俱乐部提交清还欠薪凭证的截止日,如果这一日期不再推迟的话,涉及欠薪的俱乐部会被处以罚分甚至是降级。
之所以有个“再”字,是因为这个清欠的“deadline”(死线)和职业联赛准入的底线在过去一年中被反复突破。为了保障参赛队伍和扩军计划的完整性,欠薪的俱乐部能够继续参赛、没有完整青训梯队的球队依然报名、股改未完成又没资金却仍靠托管苟延残喘……事实上,很多国内的职业俱乐部都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一个赛季“混”过去,下个赛季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在限薪令、中性名等规则之下,明星球员流失,已经逐渐失去了对投资人的吸引力,能够在俱乐部欠薪、负债、降级、官司缠身的背景下接手的新资方,多数是受到了“安排”,被自愿的。归根结底大家都是“要面子”的,打掉牙要往肚子里咽。
进入2023年,“复苏”成为主题,听说中国足协要“带个好头”,不排除中超“缩编”不再纠结维持“完整”影响整个联赛,饭要一口一口吃,事也要一件一件做。从头再来不丢人,欲盖弥彰才是慢性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