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临近,又到了中国足协密集出台联赛新政策的时期。但,中国足球从来不差新政,只是急需的“维稳”的“新政”——就是能够满足职业俱乐部对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刚性需求的,全新思维下的政策——却遥不可期。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明确要求中国足协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克服行政化倾向”。这一并不过分的要求,之所以被郑重写入了《方案》中,说明长期以来,中国足协包括制定政策在内的工作,缺乏服务意识,行政化倾向严重。
匪夷所思的是,《方案》印发已经将近八年了,中国足协似乎仍然没有领会《方案》中的这一条改革要求。
近日,中足联筹备组宣布了新赛季主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腔调,仍然带着一股浓浓的行政化的味道——一些本应当是属于俱乐部的经营权,被中国足协召集的这个筹备组给越俎代庖了。比如,新政要求中乙联赛每队不多于五名31岁及以上球员的政策。
这个政策实在是弊大于利。首先,这会让一些以老队员为主的乙级联赛俱乐部无所适从,大大增加了俱乐部生存的风险。如果俱乐部长期处于对政策毫无预判的不安之中,是很难做出长远发展规划的。一旦外部环境稍有变化,可能就会让投资人做出退出不玩的决定,最后必然会损害联赛的稳定性。
此外,足协这种密集出台的奇葩新政,还会给权力寻租带来空间。甚至,足协还可以按需修改规则,出台新政以帮助特定的俱乐部,造成更大范围的不公平竞争,比如饱受争议的七外援政策。
对于中国足协而言,目前急需的与其说是组建更好的领导班子,不如说是痛定思痛,思考如何落实《方案》要求,完成足协内部改革,让“维稳”的“新政”能够尽快取代那些奇葩的“新政”。